用工变化释放企业转型“信号”

芜湖日报 2018-05-15 01:07 大字

□本报记者 陈旻

近年来,芜湖市传统零售企业开始尝试“互联网+”创新与转型,水电气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的用人需求趋于平稳。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服务性消费需求日益增多,居民服务业整体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企业的用人需求也不断增加。

制造业势头强劲 服务业稳步快跑

每年春节后都是求职招聘的高峰,今年也不例外,正月里从市到县,甚至社区村里,各类招聘会层出不穷。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芜湖市各级机构召开现场招聘会207场,需求人数11.8万人,环比上升50%,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6.34%。求职人数11.2万人,环比上升达到了64.76%,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9.38%。

需求最大份额还是来自二产,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用人需求小幅上升。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9.94个百分点和6.48个百分点,需求人数明显增加。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用人需求居行业前三,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62.81%、11.54%和6.38%。

为抢人企业放宽条件技术工人薪酬水涨船高

今年以来,芜湖市各类企业人员需求呈量大且急的态势,尤其是机械、电子、家电等制造业和交通物流运输业以及机器人智能、航空产业等高科技产业,普工十分抢手。

从本月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6个职业中可以看出,芜湖市需求量最大的职业主要集中在一线操作工、餐饮服务员、包装工3个职业,缺口数分别为947人、603人、528人,岗位空缺数与求职人数比率分别达到了2.65、1.42、1.77,这些职业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薪资待遇、劳动强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缺口相对突出。

为应对节后用工紧缺状况,部分企业逐步放宽用工条件来吸引求职人员。比如在用工需求中,划去了性别要求,年龄限制放宽,近10%的企业对劳动者文化程度未提出明确要求。

技术工人尤为吃香,制造业企业生产类岗位的工资可以达到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2-3倍,技术管理类岗位的工资可以接近市区最低工资标准的3-4倍。“蓝领”工资赶超“白领”,不再稀罕。

产业转型带来新机会正面市场提升竞争力

随着芜湖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职业不断出现,部分传统的就业岗位将不可避免地消失或替代。需要转换职业的劳动者,其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如果不能尽快适应新职业的要求,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搜寻工作的时间将变长、求职成本也将相应增加,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的满足率也有下降的可能。

作为应对举措,芜湖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加强信息服务,提升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效率,同时也将加强对求职人员的职业指导,建议他们关注市场动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科学选择在职培训项目,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现在开始,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已逐渐成为求职市场的主体。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在提前做好与高校、企业的对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服务平台的同时,提前预热,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送就业岗位进校园、人才引进等服务方式,为更多毕业生创造就业对接的机会。

“我们正在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用工动态监测、就业失业登记等就业管理制度,健全覆盖全市的‘网络化\’企业用工动态监测体系。通过各项业务数据的关联比对、综合分析,充分掌握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及时发布用工监测分析报告,有效引导市场供需,确保就业稳定。”市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也对本市企业开展针对性地用工需求调研工作,分析研判企业用工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地政策咨询、用工指导和招聘服务。

新闻推荐

使用环保新设备 修路作业不扬尘

本报讯(记者杨友艺)施工工程扬尘是大气污染的顽疾之一。市公路局直属分局日前针对这一问题,对老旧设备、技术进行了改造梳理,特别是针对小修作业中除尘设备扬尘过大进行专项研究,采购并使用了新型的工...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