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工作,要以工匠的精神精益求精”
□本报记者程代广 4月28日,经过公司的“特别批准”,记者经过几道密闭门后,走进东旭光电生产车间一角,只见多台工业机器人正在有序地忙碌着,将一块块切割好的薄薄的玻璃基板“小心翼翼”码放好。在这里,记者见到46岁的张愍涛,他是东旭光电熔配成型二部的部长助理,他不时巡视着生产车间,不时查看着电脑上显示的玻璃品质的数据。 张愍涛祖籍山西,家在郑州,是位典型的北方汉子。2013年,他由北京的公司总部派到芜湖,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东旭光电在芜湖的建设。“刚来芜湖时,这里的厂房还在建设,设备正在安装调试,我见证了东旭在芜湖的成长。”张愍涛虽不是本地人,但五年的工作和生活,让他对芜湖这个第二故乡有了较深的感情。 电熔配成型二部,就是专门负责生产厚度只有0.5毫米以下的玻璃基板,包括配料、熔化、成型、切割等多个环节,生产出来的玻璃基板必须在厚度、翘曲度和应力三个指标完全达到标准,这里是公司最“核心”的生产部门之一,有近300名员工。作为部门的技术主管,张愍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所在的团队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对玻璃基板的成型和品质进行严格把关,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张愍涛说,就在4月20日凌晨,他们在监控时发现一个成型炉内加热棒的加热功率不稳定,发热不稳,导致产品品质出现波动。张愍涛连夜组织技术人员更换加热棒,并从新匹配、调试,在12个小时内完全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对待工作,就应该以工匠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张愍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中他严格把关,产品质量要做到“零缺陷”。两年前,他们在使用某种型号的牵引辊生产基板时发现,每套设备上安装的这种价格昂贵的牵引辊出现了更换周期比以往变短的现象,造成生产成本显著上升。究竟是什么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呢?为解决这一问题,张愍涛带领技术人员反复分析,在排除了操作原因之后,对该部件进行仔细研究,终于发现在一个很细微的环节存在一个小的瑕疵。找出症结后,他们迅速将问题反馈给生产厂家。改进后的牵引辊不仅使用寿命延长了三倍,而且运行稳定,产品优良率大幅上升。仅此一项,每年给公司节约成本上千万元。 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的张愍涛谈起自己的家庭时流露出深深的歉意,“只能利用探亲假回去,平时照顾不了家,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只能辛苦爱人了,因为工作毕竟是第一位的。”由于工作出色,他不仅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2016年还获得了“芜湖工匠”的称号。
新闻推荐
见报日期:4月26日涉及对象:江城基层社区新闻回顾:日前,本报曾报道过镜湖区红星社区因为居民要求盖章证明而犯难。文章见报后引起不少社区的共鸣,他们表示,社区的公章不是“万能章”,对于部分居民、单位...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