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满校园文化润心田

芜湖日报 2018-04-20 01:02 大字

郑远 摄

芜湖市的众多小学里,天门小学的名气不算大,但一提到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同行老师们都会由衷地称赞。

走进天门小学,一股浓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知书简”、“孔鲤池”、“博长廊”、“诗仙亭”……这些充满诗意的小建筑散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沿着楼梯走上“望岳楼”,只见楼梯和走廊的两边墙壁上,一首首咏诵天门山的诗歌映入眼帘;校园里的天门书屋,开放式图书角,充分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让孩子们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据了解,打造“天门文化”,以“书香育人 文化怡情”为宗旨是天门小学的办学特色。近年来,该校不断加大对书香校园建设的投入,通过校本课程设置、建设活动阵地、提升教师素质等举措,书香校园特色教育渐渐显露出喜人成效。

一个书香四溢的学习乐园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天门小学走上一遭,与这里的老师、同学们聊一聊,你会发现,阅读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学习的一部分。

“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在五年级学生郭静恬的读书笔记上,摘录了许多好词好句。“刚开始是老师要求我们做读书笔记,后来慢慢地就习惯了。把好的语句记下,融入到作文中,老师夸赞我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郭静恬说。

李玲老师经常跟班里的学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读书时一定要做好读书笔记,只有通过博闻强记,才会让好的文学作品通过笔墨的固化形成自己的语言。

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天门小学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每日一首古诗词、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每生一本读书笔记、每学年一次大型读书节、每月一次读后感评比活动、每学期一次“阅读之星”评比等。

书读多了,写的冲动就强了。天门文学社是热爱写作的小朋友们的乐园。文学社推出的校级刊物《天门听浪》上,学生积极投稿,把读书的积累转变成一篇篇内容丰富的文章。

“阅读氛围的营造除了学校在校园布置上注重文化和趣味相结合,更多的体现在日常中。这里既有班级的小型活动,也有全校的大型活动,如‘读书素养比赛\’、‘书签制作比赛\’、‘读书主题黑板报评比\’、‘课本剧大赛\’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浓郁了校园的书香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校师生 ‘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也凸显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该校校长赵亮说。

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离不开家庭的共同参与。语文教研组组长吉丽介绍,学校为全方位打造书香校园,还特别多方联动,通过开辟家庭阵地的方式,将家庭纳入书香校园建设的体系之中,“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多种途径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书香文化,积极参与‘书香家庭\’的建设活动。此外,还邀请家长协助记录孩子课外阅读情况,并将其作为评选‘阅读之星\’的依据之一。”

一座色彩丰富的校园书屋

图书馆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最公共化的教育资源,也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天门小学的图书馆有一个清新的名字——“天门书屋”,它由书法家韦斯琴命名并题写。

“要让阅读成为习惯,就要让孩子处于一个被书围绕的环境,在学校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激发阅读的兴趣。天门书屋从开放以来,成了校园里孩子们最喜爱的一个地方,这就是书的魅力所在。”赵亮介绍,天门书屋能够同时容纳两个班级的学生阅读,藏书逾万册。学校依托天门书屋,专门开设了校本课程——课外阅读课,全校每个班级每周都有至少一节课外阅读课。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进行阅读。考虑到孩子的天性,书屋并不规定孩子一定要坐在桌椅前阅读,只要自己觉得舒服,甚至可以坐在书屋的大树下或者选一个舒服的小角落阅读。对于喜爱的书,课上阅读不完还可以借回家继续阅读。

书屋规定,借的书两周之内必须归还,学校这样做有个“狡猾”的目的:如果孩子对一本书感兴趣,一定可以在两周内读完。如果读不完,说明这本书借回去可能就束之高阁了。规定归还日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孩子产生紧迫感,督促他们尽快读完并开始下一本书的阅读。

除了天门书屋,学校还开创性地在每层楼开辟一个“开放书屋”,这样一来,各个楼层的学生在课间都能够随手拿起自己喜欢的书读上几页。日积月累,学生们阅读的习惯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了。

□本报记者 田琦

新闻推荐

芜湖市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本报讯(记者赵丹丹)4月18日下午,市教育局召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新闻发布会,针对当前市民反映强烈的有偿家教、有偿补课等行为,在前期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出台“一揽子”政策,疏堵结合、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