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消顾虑 “五位一体”促长效 清水街道引领社区养老创新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2017年,面对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新常态,清水街道依托万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进一步畅通市场化养老途径,建立万春社区家照护养老中心,突出医养结合新举措,实现智能化养老、日间照料、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券、便民服务等功能无缝对接,打造“五位一体”社区养老新模式,引领社区养老服务创新。
“医养结合”
社区养老轻松就医
2017年,清水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约7200人,占总人口的1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约1100人,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对社区养老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不少老人担心在社区养老,有点头疼脑热就要往返医院折腾的顾虑,清水街道提出并践行了“医养结合”新举措。
在清水街道万春社区,家照护养老中心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米,其中医疗服务功能室约有400平米,主要提供医疗救治、健康档案、中医推拿、老人自理能力评估、上门送医、健康咨询等多项服务,专职医护人员4人。中心以“医养一体化”为特色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形成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方式。
通过“医养结合”,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了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医养结合”的实践中,有了切身感受的老人顾虑也越来越少。
“智能化+日间照料”
服务老人时时处处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社区养老智能化走到台前。在清水街道万春社区家照护养老中心,依托现代通讯、智能呼叫、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已搭建起覆盖全市的智能呼叫服务指挥部,开通了96365生活服务平台,所有安装智能呼叫转移服务器的老人,享受求助(日常生活服务)、求救(意外)两类服务。在智能呼叫服务终端显示区域,辖区的老人发起任何一种服务需求,在中心终端大屏会显示出具体的位置、人员等信息,养老服务更加突出信息化和智能化。
如果说智能化考虑到的是老人独处或夜里在家时的安全问题,那么日间照料则提供了越来越全面的服务,万春社区家照护养老中心按照芜湖市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生活服务用房、保健康复用房、娱乐用房、辅助用房等功能室分类设置,设施齐全,装饰到位,且全部开放使用。其中的餐厅特别受到老年人欢迎,每餐只收成本价,热汤、开水免费提供,一些老人白天在娱乐室听戏观影,中午就在食堂就餐,饭后继续参加下午的活动,老人们吃得好,也玩得好,其乐融融。
整合公益助老组织
养老服务日益完善
目前,万春社区家照护养老中心已建立起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芜湖援通智能化养老服务中心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组织,承接中心的日常运行工作。
万春社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已建立老党员帮帮团、老党员义务巡逻队、爱心使者志愿服务队等多支公益性志愿服务组织,并在民政部门备案,同时出台了完善的志愿者积分管理办法。不断强化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社区养老服务各类活动的开展和长效运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服务内容丰富
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
每个老年人在家庭、经济、文化、志趣爱好、年龄、身体状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也就不同,这就要求中心在设立服务项目时不仅要完善服务内容,还应体现多样性和个性化。
目前,中心已建立日常性的养老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上门医疗服务、基本生活服务、上门探访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等。同时,根据老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性服务。如针对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提供不同的卫生、医疗服务,包括定期健康检查、家庭护理服务、机构护理或康复训练等。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购物、做饭、卫生清扫、洗澡、洗衣等家政服务。
针对独居孤寡老人,定期派专业医生或志愿者到老人家中进行精神慰抚、心理疏导等。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老人设计不同的服务项目,如组织书画、摄影、棋类比赛和健康讲座等。还为身体健康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满足他们发挥余热的需求,让有能力的老人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去。养老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化。
记者 吴敏
新闻推荐
事发现场。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去年10月,66岁的芜湖人卜英贵骑电动车时被高空坠落的红砖砸中后身亡。由于一直找不到肇事者,受害人亲属将整栋楼除一层外的32层96户业主以及物业方,共176...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