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关于“新中考”,芜湖教师怎么看?

大江晚报 2017-12-22 01:00 大字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配套政策《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日前公布后,在芜湖市初中学校的校长、老师、家长和学生中引起广泛关注。这两天,记者分别走访了市29中、市27中、市镜湖新城实验学校和市24中,了解这些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对“新中考”政策的看法。

对应“新高考”的必然之举

高级教师、市29中倪校长说,安徽省“新高考”改革即将实施,今后普通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高考改革必然牵动中考改革。作为向普通高中学校输送生源的初中学校,其教学和考试必须向“新高考”看齐,方能让升入普通高中学校的初中毕业生能够适应普通高中教学和“新高考”。

市29中朱校长说,新中考改革,将生物、地理、信息技术这些以前在初中教学的“副科”纳入中考考试科目、考试成绩纳入升学总分,是为了促进初中学校重视这些课程教学,促进初中学生重视这些学科的学习,为将来他们升入普通高中适应文理不分科的“新高考”做好准备。

学生知识更全面但负担加重

高级教师、市镜湖新城实验学校蒋校长说,“新中考”的考试科目有13个,总分达880分,这与以前中考相比,无论是考试科目还是总分都大大增加。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以前都是考查学科,不纳入中考科目,评价结果只分“合格”“不合格”。

他说,面对中考,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学生,对学科的教学和学习,都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由于考试成绩不计入升学总分,老师和家长不够重视,学生学起来也没有多大的积极性,有些学校的考试也不规范。“新中考”改革后,这些学科纳入中考科目,成绩纳入升学总分,必然会引起老师、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新中考”考试科目明显增多,学生的学业负责增加是必然的。

市24中朱副校长说,“新中考”考试科目的增加,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的知识基础将会更全面。学业负担的加重,不仅表现在考试科目的增加上,而且一些原先已是中考科目的学科,考试范围扩大也将增加学生的负担。如:中考体育考试60分全部变成现场考试;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实验操作必须全考,而不更是改革前的“三选一”。

对英语物理降分看法不一

“新中考”改革,有两个重要考试科目分值降低,分别是英语和物理。特别是英语科目,由原来的150分降至120分,校长和老师对此看法明显分歧。

高级教师、镜湖新城实验学校蒋校长对英语科目降分,持支持态度。他说,现实教学中,他们发现学生们投在英语学科学习时间和精力,明显要多于语文学科,这不利于学生打好“母语”基础,特别是现在强调学生多读多学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更应该通过考试这根指挥棒,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向语文学科的学习。认为英语科目不应降分的老师则认为,学生最终将面对高考,而“新高考”改革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并没有降低,初中英语基础打不好,将来对参加“新高考”无益。

市24中朱副校长坦言,物理和化学两个科目在“新中考”中分值降低,必然会影响到一些学生对这两个学科的重视程度。他认为,这两个学科本身比较难学,但它的重要性许多家长和学生认识不足。学好这两科,今后升入高中再选这两科学习作为高考科目,将大大拓宽高考志愿的选择范围;其次,学好这两个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严谨的态度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多位校长和老师还认为,“新中考”改革,有的科目分值降低,也给命题带来不少麻烦。这些学科的初中阶段要学的内容没有减少,分值却降低不少,“学”和“考”的性价比下降了。

考试周期拉长带来新挑战

“新中考”实施后,学生在初二年级就要参加部分学科的中考,如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科目,都安排在初二下学期考试。这样一来,初中学生在校期间,将面临初二下学期和初三下半期两个“考试季”,这给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安排带来新的挑战。

几位校长说,初二下学期学生就要参加部分学科的中考,为了取得这些学科的好成绩,许多学生必然会将其他中考学科“放下”,这给学校教学安排带来新的问题。学生在初二学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放松”甚至“放下”初三阶段中考学科的学习,必然会带来“脱节”问题,后面在教学安排上如何“补”,学校必须通盘考虑。

采访中,几位校长都说,对于“新中考”政策,学校已经在进行学习研究,教师们也都在详细了解“新中考”改革的政策。都说“不打无准备之战”,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中考”,虽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大家仍然很有信心。

记者 王俊杰

新闻推荐

积极推进“厕所革命” 弋江区让群众如厕更方便

本报讯今年以来,弋江区聚焦群众生活实际需求,积极推进“厕所革命”,除了积极改造旱厕外,正在新建10座公厕,同时对现有的33座公厕进行改造升级;2018年,计划对全区4000多个农村非卫生厕所进行改造,让群众如...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