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人的三山行

大江晚报 2017-12-19 01:00 大字

采风的大巴,怕惊碎了我的梦,把我甩下了!好在我对三山那样的熟悉!十五年前的我,就是个“三山通”了。

那时的三山工业园和龙湖新村刚刚开建,作为一家塑钢门窗厂的创始人和法人代表,我当然觊觎两处的门窗业务。我揽到了属于自己的份额,并由此进入三山建设的深处。我整天忙碌穿梭在芜湖和三山之间,亲眼看见各类楼盘犹如雨后春笋般蹿出。几个月前路过某地尚是一马平川,几个月后再来忽然就冒起栋栋高楼。

“你说过两天来看我,一别就是五年多……”我就这么一边驾车,一边啍着这首略改了歌词的小调,踏上了我一个人的采风之路。车入三山境内,眼睛忽然一亮,阔别五年的三山像个顽皮的老友,一见面就给我安排一个“下马威”。可以几辆车并排行驶的路面,仿佛直通天际;隔离带的绿化,封闭道路两侧的钢构,千篇一律地闪向后方,让人感觉置身于沪宁高速。长江犹如一条硕大的玉带升腾着濛濛水汽,远处的高楼直刺青天与云握手,葱葱茏茏铺展开来的绿化伸向远方,好像没有尽头。我踯躅于三山街头,陡然感觉物是人非了。街道两旁的香樟虽然从未停止过生长,但总感觉比先前矮了许多。记忆中的铁匠店呢?记忆中的屠宰场呢?这里的传统商业,不但店铺的外表变得高大、堂皇,其实质也被互联互通、新型连锁之类的新模式悉数取代,让人真实地感到了转型与创新。

采风的队伍已去了西湖湿地。没错!是叫西湖湿地,先去的文友在我反复的疑问声中,再三在电话里证实着这个地名,并调侃我吹牛,还三山通哩!一个电话拨给了老何,老何世居三山,这位昔日门窗厂曾经的得力干将在电话那头狂叫:贵人多忘事呀!李老板!老荒塘都不记得啦?西湖湿地还不就是老荒塘?我的后脑勺仿佛被悠了一棒槌,脑海里,满是老荒塘旧日的影子。

八、九年前,我在给学校做门窗时,天天经过老荒塘,记忆里,那种沧桑和荒芜的感觉是任何力量都挡不住的。因为地势的落差,周围多余的水形成了老荒塘。深处没顶,浅处没膝。肆意疯长的水葫芦像一群土匪,粗野地霸占了全部水面。生生不息的芦苇携手顽强的野草与“土匪”鼎力,愣是把这处湿地装扮得“荒无人烟”。这地方没有名字,抑或是我这个外来人不知道它姓啥名谁,便发挥我乡土文学的想象赐其三字:“老荒塘。”老荒塘是口死水塘、臭水塘。雨天处处泥泞,陷得人拔不出脚;晴天更糟,小风一荡,一层又一层腐朽的落叶裹挟着尘土漫天飞扬……

我向老荒塘开拔,老荒塘却跟我捉迷藏,我转了半天竟没能找到它!不是我路盲,而是先前的坐标参照物都不在了。好在大方位镌刻于胸,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摸索,终于找到了老荒塘——西湖湿地。遗憾,领略过湿地风光的采风主流却又去了别处。我独自围绕西湖转悠,一种令人神清气爽的洁净迎面扑来。远处建筑的倒影清晰地涂在湖里,错落有致,仿佛是由水底浮出的画。湖里有九曲回廊,岸边有飞檐翘角的亭子,塑胶路面的大气,鹅卵石小道的幽静,既展示了现代林园风范却又古风依存。滩涂里的芦苇茂盛,生长有序,芦花摇曳,尽显一种灵动的美。当年的芦苇怎么看怎么荒芜,可如今却怎么看怎么艺术。我想这可能就是建设者们布局的巧妙吧!他们用一双双温暖的手抚平了西湖昔日的沧桑。是啊!一个乡村的建设是需要智慧和良知的,更离不开一种刻骨铭心的乡愁情结。我有点儿热血沸腾,我见证了三山的艰辛与不易,从昨天到今天,从荒凉到繁荣,这也许就是新一代三山人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在偌大的西湖湿地流连忘返,抬头望天已是夕阳西斜,采风团要我归队的电话响了三次,这回的口气最硬:“立即赶到莲花湖。”

早就听说莲花湖音乐喷泉之美。到达莲花湖时正好擦黑。一轮下弦月挂在东边的半空中,散发着朦胧的光,那光极虚,羞羞涩涩的,仿佛惧怕和刻意逃避即将喷薄而出的泉水。我跟随潮水般涌动的人群走向观景平台,平台之壮观,稍远处七星桥之俏美,我无法用文字来描绘!只能心潮澎湃等待音乐响起,等待那皖江热土冒出的新景观。

□ 李圣祥

新闻推荐

芜湖市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明年元旦起执行

本报讯12月15日,芜湖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通知,调整芜湖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部分政策,自2018年1月1日起执行。据了解,为促进芜湖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保障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运行,防范资金流动性...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