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落实“为民”“惠民”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

大江晚报 2017-12-07 01:00 大字

今年11月芜湖市成功通过复查,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芜湖市各个社区,在创建工作中尽职尽责、讲求创新、力争实效,为芜湖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日前,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在芜湖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后,各社区没有松懈,近期在对创建工作进行总结,成功离不开“为民”、亲切服务,离不开提高居民获得感,特别是近半年来广泛开展“贴近群众六走进”行动实效显著,在“惠民”的同时,居民文明素养得以提升,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大。

亲切服务有感召力,居民支持参与创建

通过近年来认真实践,并结合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情,各社区坚定了对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认同,发自内心的开展起亲切服务,居民们也越来越理解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在镜湖区北门口社区,社区负责人童锦兰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新、老居民区混杂的社区,创建工作的确有难度,不过社区有底气做好,这底气就是社区一直抓的亲切服务,特别是对困难居民的关爱,让社区党委在居民心中信得过靠得住。让他们最感动的一次是,该社区在去年母亲节时,一位与残疾父亲相依为命的孩子将平日节省的零花钱买了一束花,中午放学时送到社区,感谢各位社工“妈妈”对他的关爱。童锦兰说,“居民是最知道感恩的,社区认认真真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落实给他们,他们自然会支持各项工作”。

镜湖区红星社区党委在创建工作中也认识到,创建工作必须广泛宣传、广泛发动,提升居民的参与意识,其中关键点就是力求把“造势”转变为“造福”,拟定工作方案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该社区居民在创建工作过程中也逐渐树立了社区是个“大家庭”,大家庭的事自然大家都关心。

整合社会资源,确保创建劲往一处使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也是社区创建一大亮点。在镜湖区文化路社区,社区与辖区公共单位、宾馆酒店、门点、物业公司签订责任书,确定各自责任段及目标责任,社区定期考核,确保社区创建无盲点。

弋江区都宝花园社区2015年-2016年蝉联省级第四届、第五届文明社区,在近年来文明创建中也是亮点频频。 该社区以党建为统领,组建志愿者、党员先锋岗,服务组织为纽带,充分调动社区广大党员、团员和居民积极参与,形成人人参加的社区文明创建氛围。经过多年的创新与发展,社区于2012年正式成立“七色彩虹”志愿服务,并于2014年荣获安徽省感动江淮志愿服务典型。

此外,都宝花园社区党委经过两年的酝酿,于2014年打造了以党员为主力军的红云志愿服务队品牌,旨在通过线上线下双重服务,将志愿服务科学化、智能化,该品牌于2015年获芜湖市党建示范典型,并在全区推广。借助这两大志愿服务品牌,辖区内各种有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整合,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取得的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在鸠江区管山社区,社区党委在创建工作中积极开展社区大党建,整合了社区主要资源,一些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2017年该社区获得第五届安徽省文明社区荣誉称号。

创建惠民实实在在,素养在获得感中提升

文明创建不是花架子,这是越来越多的居民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因为他们在创建工作中尝到甜头,也对创建工作越发认同支持。在镜湖区黄果山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后,居民对此很珍惜。由于相应小区暂时物管缺位,就有志愿者主动走进黄果山社区表示,他们愿意义务承担小区路灯维护,以及小区安全巡逻。

镜湖区荷塘社区负责人钱萍告诉记者,该社区认真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创新措施让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社区有一支党员志愿巡逻队,他们每天把巡查记录和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本子上,社区工作人员将问题带回分解,及时解决和上报。这支队伍为创建工作拾遗补缺,建言献策,在社区形成了众人问众人管的局面,大家自觉做一个文明规范的市民,让社区感受最深的是,以往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荷塘社区对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有了更高追求,水到渠成出现了“常青藤艺术团”,打造出“文化荷塘”的雅号。

记者 吴敏

今夏,镜湖区荷塘社区工作人员在开展文明创建宣传。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志愿服务让高速靓起来

本报讯昨天是第32个国际志愿者日。作为芜湖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芜湖高速管理中心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文明让高速更美好”志愿服务活动。记者看到,在高速公路各收费站广场上,志愿者们开展形式多...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