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志愿服务条例》实施 10位芜湖人中,将至少有一名志愿者

大江晚报 2017-12-05 02:48 大字

今天,是国际志愿者日。志愿者也叫义工,他们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当前,芜湖市志愿服务事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截至今年12月4日,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18.28万人(中国志愿服务网站)。民政人士预计,通过志愿服务工作方式的创新、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推广,全市注册志愿者数有望达城镇居民常住户籍人口的10%,约39万人。

志愿服务工作新方式

12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志愿服务的专门性法规。稍早于其诞生的,还有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国志愿服务网站。

《条例》刚刚落地,就在江城创新了志愿服务的工作方式。

上周,通过该网站,芜湖市弘德社会服务中心就联合相关单位一连发布了两项志愿服务活动。迅速得到了大学生志愿者的响应——12月1日凌晨5点20分,安徽商贸学院经贸系的大学生志愿者,为弋江区文昌西路环卫工人送去爱心早餐。从集合、确定人数,到分组、确定路线,再到分发早餐,按照预定方案,活动井然有序。

12月2日,在市救助管理中心,在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的带领下,另一拨大学生志愿者又参与到流浪乞讨人员的劝导救助工作:为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救助物资;协作完成建立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数据库;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督促其放弃流浪乞讨行为;辅助护送流浪乞讨路倒病人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救治……

“志愿者在网上登记,支援活动在网上发布,活动记录在网上保存,志愿服务信息化让我们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弘德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方琼告诉记者,整个过程中,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为志愿者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引导和保障。他们对接相关单位,做好物资登记;确立服务路线及时间;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为保障志愿服务中的安全,还提前买好了保险。

志愿服务走向制度化

备受推崇的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究竟有哪些功能?记者昨日联系了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

据介绍,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具有志愿者、志愿团体网上注册登录功能,志愿者可在系统中获取唯一的志愿者编号,可选择参与志愿活动并取得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间记录。志愿团体可在系统中根据需要自行策划志愿服务项目,并在系统中发布。系统具有生成志愿服务证书、志愿服务证书真伪查询、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志愿服务记录异地转移和接续等一系列功能。系统为手机用户提供手机APP下载及应用服务。“比如志愿者目前在安徽师范大学在读,毕业后前往上海工作,其个人的志愿服务信息在当地依然可以一览无余。”

民政人士认为,作为全国文明城市,芜湖市志愿服务事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仅在中国志愿服务网站注册的芜湖志愿者人数已突破18.28万人。“实际上,根据摸底,芜湖市实际志愿者人数约有27万人。《条例》的出台将促进更多志愿者成为活跃人群,提供更多服务。”相关人士预计,随着芜湖市社会工作的发展,信息系统在社区、高校的进一步推广,不久之后,芜湖注册志愿者数有望达城镇居民常住户籍人口的10%,约为39万人。

近年来,志愿服务在促进芜湖社会和谐、城市文明水平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天使爱心联盟”志愿服务队、雷锋车队、大江义工队……如今的江城,几乎各行各业都有志愿服务队伍。

不过,多年来,志愿者、志愿服务团体到底归哪个部门管理一直没有明确。如今,《条例》也全面规范了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权益保障、促进措施、法律责任等内容。其中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

记者还了解到,芜湖市还将以《条例》为准则来规范确立江城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体系,谋划和推动具有芜湖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事业向法治化、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打通志愿认证系统。有关志愿服务培训及保障激励机制,也已进入谋划阶段。 记者 王世宁

新闻推荐

志愿服务走向法治化 不得以志愿服务名义进行营利活动

“要搞个活动,能不能找些志愿者来啊?”在日常采访中,记者曾发现,在一些“公益活动”现场,志愿者交通费、饭贴和保险全无,几乎成了免费劳动力的代名词。而有些所谓的“志愿者”其实只是为了推广某种服务...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