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宜昌大撤退 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黄海晨报 2017-10-12 01:21 大字

近日,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在各大院线上线。在中国抗战史上,曾发生过一次与此颇可类比的事件,史称“宜昌大撤退”,其主角是一位民营企业家卢作孚。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南下进攻上海、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内迁至重庆。

自晚清以来,中国工业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到1937年6月,全国(东北除外)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有3935家,其中,约70%集中在上海、武汉、无锡、广州、天津5大城市,其中仅上海就有1235家,占总数的31%。战争爆发,上述地区先后全数沦陷,于是,抓紧时间西迁企业,关乎抗战国运。

各家航运企业原本在长江上为了生意打得不可开交,现在则抛弃前嫌,空前团结,大家在南京成立了“内河航业联合办事处”,并沿上海、镇江、芜湖、九江、汉口和长沙一线设置分处,统筹安排,日夜抢运。虞洽卿(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的三北公司有三万吨轮船被政府无偿征用。上海沦陷前,有146家企业以及1.5万吨的设备,随同2500名工人,先转移至武汉,后来再入四川。

1938年6月,日军调集30万军力攻击中部重镇武汉,中国军队组织100万人进行抵抗,这场“武汉大会战”是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当时的武汉地区有中国最重要的钢铁企业汉阳铁厂和多家兵工厂,聚集在此准备向西内迁的企业256家,占当时全国内迁工厂总数的55%,各种设备器材10.8万吨。就在战事激烈展开的同时,航运公司冒着炮火和空袭,日夜抢运,到10月25日武汉失守,绝大部分器材被转运,没有落入敌手。

武汉失守后,长江中游航线全部被切断,入川门户宜昌成了下一个被攻击的战略目标。当时堆积在宜昌码头的商用和军用器材超过12万吨,此外还有油料1万吨,各类公物6万吨,等待入川的政府官员、技术工人、大学师生和难民在3万以上,不夸张地说,这里几乎集中了中国兵器工业、各类机器工业和轻工业的生命,是国家仅存的一口元气。

“比敦刻尔克还要艰巨”

面对大撤退的人流,宜昌不堪重负,何况天上还有日机轰炸。政要及各界名人为公为私的函电不断飞向卢作孚,希望他能帮助安排入川。民生公司(卢作孚1925年创建)宜昌分公司经理李肇基说,每天找着要帮助解决入川船票的多达三五百起,从早到晚穷以应付,他常常忘记吃饭,连厕所都无法上。

1938年,10月23日,卢作孚飞到宜昌,面对这团乱麻,这个小个子、穿麻布服的重庆人出乎意料的镇定。他召集各轮船公司负责人和轮船的驾引人员、宜昌港内的技术人员,彻夜开会,商讨紧急运输的方案。

当时,民生公司可用的轮船22艘,另有两艘挂法国旗的中国船。按它们全部运输能力,要将9万吨物资在40天内全部运往重庆,几乎没有可能,民生公司平时的运输能力40天大约只能运输1.4万吨。

在这次通宵会议上,他们参考1937年枯水期分段航行的经验,决定采取分3段运输的办法,按照40天时间,设计出一个严密的分段运输计划。最初分宜昌到巴东、巫山、奉节、万县、重庆5段,到12月又开辟南沱、小青滩等转运站。只有重要而不易装卸的笨重设备才直接运往重庆,其他都在各站点卸下。

长江三峡,急流险滩,只能白天航行,夜间装卸可以充分争取时间,不空耗一天,甚至一分钟。最多时搬运装卸工有两千多人,这样一来:“每天早晨宜昌总得开出五艘、六艘、七艘轮船,下午总得有几艘轮船回来,当着轮船刚要抵达码头的时候,舱口盖子早已揭开,窗门早已拉开……岸上每数人或数十人一队,抬着沉重的机器,不断歌唱,拖头往来的汽笛不断鸣叫,轮船上起重机的牙齿不断呼号,配合成了一支极其悲壮的交响曲,写出了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

这是卢作孚本人在《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中的回忆。

此次宜昌要抢运的物资、人员相当于民生公司1936年的总运量。在预定的40天内,他们奇迹般地运完了全部人员,运走了2.6万吨的机器物资,按他们的运输能力,算是大大超常发挥了。

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这一壮举称为“中国实业上的顿克尔克(敦刻尔克)”。《大公报》记者徐盈说:“中国的顿克尔克(敦刻尔克)的撤退的紧张程度与英国在敦刻尔克的撤退并没有什么两样,或者我们比他们还要艰苦些。”

“最爱国的公司”

整个宜昌大撤退,民生公司的船担负了90%以上的运输量,只收取极为低廉的运费。兵工器材每吨收30元到37元,其他公物40元,民间器材也只收60元到80多元一吨,而外国轮船要收300元到400元。

1940年10月,政府再次嘉奖民生公司。40天后,民生公司的油料等已入川,将7艘轮船交给兵工署继续抢运。历时160多天,9万多吨器材终于运完。这是黄振亚先生的研究结论。

宜昌大撤退后,民生公司的船仍在抢运物资,付出了极大牺牲。整个抗战期间,民生公司的船只运送出川的军队共计270.5万人,武器弹药等30多万吨。卢作孚不顾危险,常常亲临现场。1939年以来,民生公司有9艘轮船被炸沉、6艘被炸坏,包括最大的“民元轮”。

此外,政府征用阻塞水道5艘,2028吨;自行凿沉和敌机炸毁等16艘,11460吨;军公运输受损失5艘,4188吨;被日寇劫持5艘,2662吨,这还不含趸船和驳船,仅损失的轮船就有20338吨,船员共牺牲117人,伤残76人。冯玉祥称民生公司是“爱国的公司”,1943年7月6日,他给卢作孚写信称他是“最爱国的,也是最有作为的人”。

“民生精神”

1941年8月22日,“民俗”号从巴东运送伤兵和旅客时遭遇7架敌机的轰炸,船被炸沉,船员死亡70人(其他乘客180人)。民生公司的员工在这次轰炸中的表现,更是可歌可泣。他们不是职业军人,只是一家民营轮船公司的员工,在面临死亡时的慷慨从容却一点也不让于浴血战场的将士。

卢作孚说:“公司的基础不是在百余万资本上,几桩事业上,几十艘轮船上,乃在这种精神上。”“民生精神”是他在1933年正式提出的,他在纪念民生公司10周年时又做过解释:“我所见着的还在这些事业的背后,在撑持这些事业的险阻艰难者,为了事业忘却了自己,为了增加事业的成功,忍受个人的困苦。如果整个公司的人有这一种精神,就可以建设一桩强固的事业;如果整个民族有这一种精神,就可建设一个强固的国家。”

(据《法治周末》)

新闻推荐

诚信兹事大 一失天下知

昨天,本报头版头条选择的是一篇回顾性报道,介绍了芜湖市近五年来各级法院惩治失信被执行人的情况。另据新华社报道,中宣部、最高法、银监会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创建完善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平台的通知,要求...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