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创业 宜居宜游 打造省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新城区

芜湖日报 2017-10-12 01:05 大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弋江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发挥“政区合一”管理体制效应,以“创新创业、富民强区”为主题,以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为主线,重点实施人才强区主战略,统筹利用好城区、园区、校区资源,推进生活、生产、生态联动,呈现出产业迈向高端、创业氛围浓厚、就业结构良好、置业环境优越、职业教育领跑的良好发展态势,一个充满时尚活力的人才科教集聚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幸福和谐文明区正在加速崛起。

一、坚持聚焦突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以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为主线,围绕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构建高层次、高技术、高附加值和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重从1∶81.98∶17.02调整到2016年的1.18∶60.33∶38.49。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微电子和信息服务业、节能环保及装备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比重达69.8%,年均增长26.7个百分点。

微电子和信息服务业加速发展。重点培育发展微电子产业,围绕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和太赫兹芯片产业,集聚了启迪新材料、天兵科技等多家企业,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领域,太赫兹芯片、量子通信、华东光电等列入省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培育了“三只松鼠”品牌,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互联网食品电商,今年收入有望突破80亿元。电商企业累计达236家,电商总量、增幅连续5年居全市第一,获批省电子商务示范区。

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获批国家创新型集群试点和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集聚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60余家,形成全国为数不多的集整车、电机、电池包、电池隔膜等一体全产业链发展态势。获得了安徽省首张新能源汽车独立生产牌照,诞生了全国首款轻量化全铝合金新能源汽车奇瑞小蚂蚁eQ1,发布了全球首款开放车型共享平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刻上了鲜明的“芜湖烙印”。

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稳步推进。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明显,其中海螺川崎所属的节能、装备、工程等制造业基地发展良好,连续多年实现产值、利润双增长。三花产业园汇集了三花亚威科、自控元器件、制冷配件等一批节能环保企业。鼎恒再制造列入国家再制造试点。卢强院士工作站全球首个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项目500kv试验项目完成验收。

二、坚持创新驱动有效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建设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有效激发发展活力。高新区综合排名全国第48位,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深入实施人才强区主战略,按照“引进一个团队,凝聚一批人才,振兴一个产业”战略,五年累计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5个、国家“千人计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建成院士工作站11家,占全市总数的40%。以拥有10万在校大学生这个最大优势,在就业和创业方面提供全程化优质服务、全方位政策支持、全周期保障体系,让他们全身心在弋江创新创业。

持续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3%,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82家,研发平台增加到55个,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599件、增长6.8倍。余热发电、压缩空气储能等领域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天兵科技微波毫米波芯片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明基膜材料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奇瑞百度首款无人车亮相“十二五”科技成果展,全国首个全无人驾驶区域在高新区建立。

强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提质升级,大学科技园升格为国家级孵化器,追梦、皖江云获批省级孵化器。青年创业园被评为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和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实现直接融资25亿元。

三、坚持完善功能积极打造宜居弋江新样板

坚持把建设高品质城区作为集聚高素质人才、培育高水平产业的重要抓手,努力在城市功能和品质上与一、二线城市核心城区等高对接。

持续优化人居环境。以城市品质提升带动人口集聚,建成区面积由25平方公里扩大到3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61%上升到76%。累计新建高端小区30个,改造提升老旧小区47个,实施2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皖江第一高楼在弋江区拔地而起,城南滨江板块成为芜湖高品质商品住宅的风向标,“住在弋江”成为更多市民优先选择。

狠抓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为国护江、为民治江”的铁腕意志,强力推进长江干流岸线集中专项整治,清理箱子拐修造船点这一历史遗留难题,关停东汇码头,未来将以滨江公园二期、松鼠小镇、青弋江分洪道景观等建设为核心,提升“宜游弋江”品质。新兴铸管完成搬迁,关停城南屠宰场。五年新增城市绿地248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8.2个百分点。

不断完善交通体系。累计修建30条道路,“八纵十六横”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全面提升。长江南路、澛港桥等工程改善了弋江区交通状况,畅通条件全市首屈一指。宁安高铁弋江站建成通车,弋江南站交付使用,共同组成芜湖市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交通综合枢纽。城南过江隧道、芜湖轻轨一号线均以弋江区为起点,未来将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完善城区功能配套。围绕衣食住行,打造弋江区生活圈。金鹰新城市购物中心、银泰城等商业综合体相继运营,大型连锁超市、影院、批发市场等均实现由无到有,且占全市总量半数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6%,增幅连续四年居全市首位,芜湖人的购物行为实现了由以往跨青弋江向北到现在向南的逆转。

四、坚持民生优先全方位提高人民群众福祉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标准化,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向高位均衡发展。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县(区)验收,获安徽省“教育强区”称号。推进与北师大、安师大等知名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建成一批品牌学校,“宜学弋江”让更多孩子享受到高品质教育。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医院新院区、海螺医院、区医院新楼建成运营,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基层延伸。眼科医院获批省三级专科医院,弋江桥街道、南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国家级示范社区服务中心称号。

坚持文化惠民、文明育人。打造大学生嘉年华等精品文化工程,开展快乐行走等活动。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2012年共开展道德讲堂3300余场,共评选98位“弋江好人”,15位当选“中国好人”,各级各类好人数居全市首位,蝉联全省文明城区称号,“心暖花开”公益联盟等当选省优秀志愿服务典型。

五、坚持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三严三实”作为行为准则,不断增强观大势、掌全局、抓大事能力,为弋江全面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讲重作”专题教育和警示教育,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维护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核心地位的自觉性更加坚定。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组织、阵地、经费、人才、待遇等方面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32个社区建成“红云服务”站点,5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达到标准化办公面积。扎实开展“双联系”和“亲切服务”工作,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相关规定,认真开展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切实落实重大项目招投标、经济责任审计、强化村居财务管理等措施,加大源头治理力度,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

六、坚持高端引领为打造产业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战略部署,聚焦微电子及信息服务业、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部件、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领域,形成集创新型企业、平台、人才、机制于一体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为芜湖打造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广泛集聚人才。把招引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作为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支持本地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嫁接重组,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招引高端人才。加强企业与高校在用工、学生就业见习、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办班等方面的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推进平台建设。整合各类资源,围绕主导产业,布局推进一批重大平台和重大载体建设。支持新建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积极打造微电子芯片设计研发软件、太赫兹工程中心、新能源汽车创新体验、智能及无人驾驶技术、节能环保装备创新研发、再制造产业检测服务等重大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成果转化。鼓励创新成果在产权单位与科研人员之间按比例分配和作价入股,将创新成果转化收益向研发和转移转化团队倾斜。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对接活动,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支持建立市场化运营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交易、科技成果评价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实现科技供给与发展需求精准对接。

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7·26”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着力打造省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新城区,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何友旺王永辉

新闻推荐

芜湖市试水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技术

本报讯(记者陈旻实习生刘晓慧)近日,市环保部门组织召开芜湖海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技术审查会。该项目一期处置量为10万吨,预期本月开始投产。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