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议(摘要)
编者按:近日,市政协召开资政会,就“深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进行资政建言。现就会议形成的《关于“深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议》摘编如下。
芜湖市人才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与芜湖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要求还存在着差距,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缺乏,引进难、留住难;二是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待遇不高,社会地位偏低;三是人才载体数量较少,创新能力欠佳;四是人才服务保障机制需进一步优化;五是人才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们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优先发展意识。全面贯彻中央和省人才工作战略部署,扎实抓好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持续推进人才制度的精准创新、系统创新、协同创新。进一步拓宽视野,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站位,更强的力度,超常规举措,抢占人才工作的制高点。加强党的领导,把招才引智列为“一把手工程”。完善市委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建议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以更强的力量推动人才工作创新突破,打造人才高地。统筹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在现行招商引资考核政策中加入人才及团队招引的子项。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考核细则,加大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和对驻芜单位评价的重要内容,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成立招才局。借鉴武汉、温州等地经验,成立招才局。实行“虚拟机构、实体运作”。“虚拟机构”在于其不设实质机构,不增编制,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实体运作”表现在,工作人员从市人才办、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等部门相关业务科室抽调,集中办公。统筹人才管理职能,整合涉及人才工作相关部门职能,形成工作合力;统筹人才支持政策落实,人才只需向一个窗口申报项目和政策待遇,由市招才局统一负责审核和督办兑现;统筹人才资助资金,统一全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实现人才项目资金“一个系统报、一套班子审、一个口子出”。
二要围绕产业集聚聚集人才。着力打造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新高地。唯有产业集聚,方能人才聚集。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制定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打造“产业+人才”、“人才+产业”、“项目+人才”、“人才+项目”特色小镇。围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国际化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国内外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对世界一流的拔尖人才团队的引进,简化程序、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加大财政资金资助。继续围绕产业推进科技人才团队引进工程。做大做强芜湖市四大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形成全产业链闭环,放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聚效应。每年围绕1-2个产业,举办国际论坛,邀请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参加,提升芜湖市产业人才融合发展的水平和品质。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要紧紧抓住海外专家学者归国创业潮的契机,大力引进海归人才。聘请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力的安徽籍、芜湖籍科研人员和企业家等高端人才为芜湖市招才引智顾问、大使,宣传芜湖市招才引智政策。建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支持海内外人才工作站建设,开展赴海外招才引智活动,引进海归精英和外籍人才。充分调动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企事业单位等市场主体、用人主体的引才积极性,构建政府、用人主体、中介机构、人才四位一体的精准引才机制。
培养、留住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大力培养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强化技能培训和技艺传承。制定“技工强市”政策,推行工学一体、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制定技能人才奖励办法,推动技能人才激励计划专项试点,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试行特级技师制度,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群众性岗位练兵活动。引导社会舆论,转变落后观念,努力提高技工人才的社会地位,增强技工的社会归属感。企事业单位要弘扬优秀文化,充分发挥党支部、团支部的作用,增强技工的团结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要深化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开发高校院所资源。引进大院名所来芜设立研究院所和分校,按照建设进度、科研投入和产生实效给予经费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开放共享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等资源,做大做强产学研用交流合作。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实践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立足芜湖本地院校,加强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等高校的合作,挖掘智力和引才资源。实施“8万大学生留芜创业就业工程”,用真心诚意,用租房住房、扶持创业等政策措施,力争从现在起到2020年,芜湖高校的毕业生能有8万人留在芜湖、扎根芜湖。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强化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设立特设岗位,自主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及以上层次人才或领衔团队。设置一批事业流动岗位编制,打造人才引进“蓄水池”。探索编制周转池制度和备案制管理。贯彻落实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意见,积极创新试点,打破职称评选数量限制天花板,探索高层次人才职称直聘办法。提高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中高级职称结构、岗位比例,对乡村教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专业技术岗位比例给予重点倾斜。加大柔性人才引进力度。营造“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用人环境,广泛吸纳江浙沪和合肥等地各类优秀人才来芜湖市工作和创业。突破国籍、地域、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遵循按需引进、重点引进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契约管理、绩效激励、来去自由的柔性人才引进方式,吸引各类人才到芜湖市工作或创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引才方式,通过顾问指导、专家讲学、短期兼职、退休返聘、旅居服务、对口支援、技术入股以及服务外包、人才租赁等其他适宜方式,柔性引进外地人才为芜湖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要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营造创新创业宽容的人才发展环境。大力提升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价值观和尊重创造、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探索建立人才多元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加强优秀人才及工作典型宣传,维护人才合法权益,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容才、聚才之风。在保障各类人才生活待遇的前提下,关心他们的政治生活,为他们参政议政提供平台。做好人才工作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摸排,进一步梳理统计,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库。利用大数据,研究分析新形势下,人才的各种诉求和芜湖市人才工作的痛点,完善人才规划,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实施意见。要做到人才规划与产业规划的同步。要优化企业家和社会管理人才成长环境,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注重培养引进社会管理人才,推进社会管理工作不断进步。注重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注重人才工作的全面性,培养梯次结构人才,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优化人才宜居宜业环境。规划建设一批体现芜湖特色的高端商务区、金融服务区、休闲娱乐区和文化功能区,花大力气提高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交通水平,增强城市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提高城市的品位和美誉度,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加强人才公寓建设,集中配置科研、创业、生活设施等,放大政策叠加效应,打造人才聚集区。使芜湖成为各类一流创新创业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让他们住得舒适、干的舒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9月28日从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承办委办公室获悉,本届交易会门票将于9月30日首发。首发仪式将于当天下午2:30在芜湖市镜湖区文体中心一楼演播大厅举行,届时门票将在线上、线...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