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姐妹情深不离不弃七旬妹妹照顾姐姐

大江晚报 2017-08-30 01:00 大字

今年78岁的郑光凤老人,无儿无女,丈夫去世后,独自生活困难。老人患有白内障,听力不好,买菜时甚至曾晕倒在菜市场。妹妹郑光华,放弃安逸的晚年,从外地回到芜湖,照顾姐姐,迄今已有七年半。

姐姐无依无靠  她从外地返回照顾

近日,记者在江南春城的一间民房里,见到了姐妹俩。郑光华今年74岁了。她告诉记者,自己老家是芜湖的,工作后辗转西北、东南,后来安家在苏州,1999年退休后被单位返聘,又工作了11年。返聘后辞职,还是因为要回来照顾姐姐。

姐姐和姐夫没有小孩。姐夫是名教师,得的是小脑萎缩,姐夫个子很高,姐姐很瘦弱,照顾他很困难。姐夫去世后,郑光华就从苏州赶回芜湖。郑光华十分想把姐姐接到苏州,但姐姐就是不愿意去,非要待在自己家里。没办法,郑光华只好把工作辞掉,回到芜湖照顾姐姐。

照顾好姐姐,也与母亲留下的遗言有关。母亲是在2000年去世的。母亲去世之前,特意跟她说,姐姐没有小孩,如果姐夫在姐姐之前去世,你一定要管她。郑光华答应了。

实际上,郑光华和姐姐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从小到大在一起只有14年。1958年时,姐姐离家外出工作,次年她也离家工作,两人聚少离多。姐夫去世后,看到瘦弱多病、无依无靠的姐姐,她心疼不已。

两位七旬老人  晚年相依为伴

姐姐从小眼睛就不好,坐在教室第一排看不见黑板上的字;十几年前发烧,半个身子不能动,后来治疗好了,但两个耳朵却基本听不见了;而且还患有间歇性的脑梗,自己照顾自己十分困难。2010年郑光华刚来的时候,姐姐还不到80斤,非常瘦。

姐姐听力不好,还不肯佩戴助听器,两人沟通交流起来特别困难。“我要当面对着她大声喊,她才能听到。人家不知情的,还以为我在跟她发火呢,弄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后来我就在同学的介绍下,花了5200元,给她配了一个助听器,现在交流好一些。”郑光华说。

两位七旬老人,晚年相依为伴。每天,郑光华买菜、做饭。郑光华喜欢看电视,怕影响到姐姐,就在客厅里支床睡。记者注意到,在郑光华的打理下,房间里干净整洁。

七年半来,郑光华耐心地照顾姐姐。“我刚来的时候,姐姐80斤不到,现在她90多斤,邻居们看到她,大家都说她过得比我好。”郑光华笑着说。

放弃多彩生活 不把姐姐送养老院

如果郑光华不照顾姐姐,她的生活肯定是一个多彩的晚年,过得轻松舒服。两个女儿,一个在苏州,一个在马鞍山;两个外孙,一个在天津上大学,即将读研究生,一个在美国读大学。自己每月拿着退休金,和女儿女婿在一起生活,想玩时还能到处旅游。

弟弟有时心疼郑光华,说实在不行,就把大姐送到养老院去。女儿女婿也说,她已经74岁了,要是体力跟不上了,不能照顾了,就把姨妈送到养老院去。但郑光华不同意,说养老院照顾得不好,不忍心把姐姐送去。

在这七年半的时间里,通过白内障复明工程这一民生工程,姐姐的一双眼睛好起来了,能看清外界的事物。郑光华也根据姐姐的意愿,为她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由于一楼阳光不太好,她特意在南阳台侧面开了一个小门,让姐姐可以出去晒太阳。“我也不算太苦,我们经济条件也还可以,主要是岁数大了。”

在这七年半间,郑光华一直在芜湖照顾姐姐,唯一一次回苏州,还是女儿做手术。她说,她和姐姐是亲人,身上流着相同的血,不忍心扔下姐姐,独自去享福。

记者 马正超

新闻推荐

“蒲公英”情系留守儿童

近日,鸠江区教育局开展了2017年“圆梦蒲公英”留守儿童夏令营拓展活动。各校老师们带着留守青少年学生来到了景色宜人、山清水秀的黄山杨家寨开展夏令营活动,孩子们在一起度过了两天的快乐时光。第...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