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信”远程开庭 “诉调”新模式获点赞
本报讯 在网络日益改变我们生活的今天,“互联网+”思维的尝试,让基层法院探索出了便民“诉调”新模式。近日,芜湖经开区法院在一起追偿权纠纷中,探索利用“微信”进行远程开庭、远程调解,让身在异地的当事人不用往返奔波,减少了当事人诉累,获得了当事人点赞。
据经开区法院法官朱芸介绍,在受理一起追偿权纠纷案件中,法官电话联系案件被告,被告表示对应当偿还原告的欠款金额及相应的利息等无异议,但认为原告主张的律师费用过高,不能接受,且被告本人在外地工作,无法在开庭传票载明的时间到院开庭。往返两地的车旅费也需要一千多元。
基于上述情况,法院在征求了原、被告双方的意见后,决定尝试通过“微信”进行远程视频开庭。在“微信”庭审过程中,被告通过视频方式参与庭审,充分表达了其个人观点,法院利用庭审同步录音录像系统记录了整个庭审过程,并将庭审过程在新浪法院频道进行了直播。
庭后,考虑到该案原、被告双方仅就律师费用产生争议,有比较好的调解基础,该院再次将原告代理人、被告及特邀调解员在“微信”内组群进行网络调解,双方当事人在微信群里各自陈述了调解意见及方案,特邀调解员及时了解双方矛盾焦点,提出可行的调解方案供当事人参考。目前,该案当事人已基本达成调解意向。
法院开展这种不需要当事人同时到场的远程网络调解方式,调解时间、地点自由,意见反馈具有即时性,当事人对这样“省事”的新式“诉调”欣然点赞。
记者 顾娅 实习生 许静茹 魏妍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开了一家小吃店,想不出店名儿,就上网搜来了一个不错的名字。然而店开了没多久,就有“原主”找上门来,举报该店盗用其商标。近日,市工商局网监部门处理了一起外卖平台上的商标侵权案,网络时代看似...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