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为江城增“颜值”

芜湖日报 2017-08-07 01:03 大字

□本报记者潘晔实习生杨景

从2012年首批12000辆公共自行车进入公众视线,到如今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愈发深入江城市民的生活。五年来,这些流动于城市的“绿色风景”,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真正理解低碳、环保的内在涵义,绿意盎然的江城变得更加生态宜居。

公共自行车刚来到江城时,市民鲁女士就办了一张租赁卡。鲁女士告诉记者,对于买菜等短途出行的需求,公共自行车的作用尤为明显。例如,家与菜场的距离为1—2公里,无论是坐出租还是坐公交都不方便。有了公共自行车后,可以在家门口借、菜场门口还,一趟只需5—10分钟,不花钱又方便。

对于年轻人而言,共享单车更受欢迎。每天傍晚,安徽师范大学大二学生但孝妍总会和朋友一边骑着共享单车,一边聊天看风景。“共享单车既方便了出行,又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她告诉记者,在路途较近的情况下,骑共享单车只需花费0.5—1元,而且共享单车能够随停随取,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除了方便市民以外,绿色出行还能够带来可观的生态收益。早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启动建设时,其初衷就是为了实现节能减排。五年来,全市共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553个,停车柱15549个,投入自行车1.2万辆。目前,全市办卡数量超过8.3万张,平均日借车次数为4—5万人次。

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日均使用量4万人次、每次骑行1.5公里计算,五年来全市总骑行里程可达10950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骑行了1500多圈。”他告诉记者,根据每百公里理论耗油标准,五年下来全市可节约燃油876万升。这样一来,全市五年来可减少碳排放量近687万吨,相当于29500多万棵树五年的碳吸收量。

五年来,在不断试验和磨合中,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逐渐形成各自的鲜明特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公共自行车逐渐成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目的是服务市民。而作为一种经营行为,首家进驻芜湖的共享单车ofo,首批集中在步行街、新时代商业街、万达广场、大学城、中央城、凤凰美食街等周边投放自行车3万辆。在车辆运营方面,公共自行车采取巡查员驻点的方式。即当自行车数量超过站点总数的80%时,巡查员要将部分车辆取出锁好;当站点车辆低于总量的20%,巡查员要将已取出的自行车返回到停车柱上。ofo的做法则是安排专业的线下维护人员分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同时,实行单车使用情况全天24小时监测,确保用户满意、车况良好、车辆摆放有序,并及时响应用户的报修和热心市民的举报。

随着城市发展,江城的绿色出行格局也逐渐完善。芜湖公交集团计划在所有管理箱、停车柱上贴上二维码,用户有望实现扫码取车。下一步,芜湖市将累计建成1000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延伸到三山、沈巷等区域,总租赁规模力争达到2万辆。而对于ofo而言,未来将结合芜湖市区的整体交通情况和市民出行特点,陆续投放超过10万辆“小黄车”,运营范围从大学城、重点商业圈逐步扩展到整座城市。此外,芜湖市已在市区的人行道上划定自行车专用停车位,并安排专业人员随时管理,有效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等问题。

虽然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功能、运营方式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的是,绿色出行早已成为市民生活的新常态。

新闻推荐

湾里街道规范“任性停”共享单车

本报讯走在大街小巷,共享单车随处可见,由于部分使用者的不文明习惯,出现了共享单车随意乱停放,丢弃在绿化带内等诸多乱象,给市容形象带来了严重影响。近日,鸠江区湾里街道城管部门对此展开了规范整治。...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