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悉心照料他们的孩子 他们用大爱回报他农民夫妇和孤寡老人的爱心传递

大江晚报 2017-07-24 04:18 大字

关爱无微不至

盛夏7月,江南大地转入“烧烤”模式。

12日下午3时,三山区峨桥镇安置小区,一位50多岁的农妇正扶着一个身体微胖,双目几乎失明的老人从楼梯上一步一步往下移,边走,农妇边对老人说:“别急,慢点。”到了楼下,农妇又把老人扶上一辆小车,径直开到镇上一家理发店。农妇站在老人身边,待老人理好发,又将老人送回安置小区家中。她告诉他:“我等会给你送晚饭来。”然后回到不远处自己家里,此时,她已经是汗流浃背。

这样的过程,她每个月都要重复一次,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天寒地冻,已经很多年了。

农妇叫傅大玉,今年54岁,理发的老人叫窦正发,今年87岁。傅大玉和窦正发原来都是峨桥镇石谷村广亭组村民。1988年,傅大玉生下第一个女儿,取名窦兰兰。当时,夫妻两人既要种责任田又想外出务工,照料孩子自然成了问题,此时,傅大玉想到了丈夫窦祥仙的宗亲窦正发,两人一合计,就请窦正发帮忙照顾兰兰。窦正发一生未婚,时年已近60岁,没儿没女的他欣然接受了托付,在照顾兰兰的日子里,窦正发将积蓄在心中的爱全部倾注在兰兰身上,让兰兰度过了快乐的幼年和童年。在兰兰即将上初中时,傅大玉的第二个女儿窦萍萍出生了,窦正发又承担起照顾萍萍的重任。

窦正发悉心照料两个孩子,窦祥仙和傅大玉夫妻都看在眼里,那份厚重的爱深深感动了他们。

夫妻用爱回报

时光荏苒,如今的兰兰已经结婚成家,萍萍也已经进入高中学习,而窦正发随着年纪的增长开始需要人照料了。

窦祥仙和傅大玉夫妻与窦正发家虽然相距一华里,但家里做什么好吃的,傅大玉都不忘记给老人送上一份,兰兰和萍萍几乎每天都要去看看老人,只要一天不见就仿佛心里有件事挂着,而窦正发也经常过来串串门,两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近几年来,老人眼睛几乎失明,傅大玉处处为老人着想,老人衣服被子全部拿回家清洗,只要有空就帮老人打扫卫生,一日3餐送到老人手上。老人喜欢吃肉包子,傅大玉就隔几天送1次,老人喜欢吃烤鸭、猪头肉,她每次都买一点送去。丈夫窦祥仙则帮老人洗澡,照料生活,把老人安排的妥妥帖帖。

传承爱的奉献

在窦祥仙和傅大玉夫妻的言传身教下,兰兰和萍萍上学一回家,就要到老人住处看看,家里只要有好吃的,都会找点带过去。兰兰婚后回娘家时,给父母准备礼物,也必然给老人准备一份。萍萍读高中住校,放假回家放下书包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去看看爹爹。”每到过年过节,两个孩子就将老人接到家中一起过,让老人享受到家的温馨。两个孩子不仅在生活上关心老人,而且在精神上也不让老人受委屈。几年前,老人串门,在一邻居奶奶家的铺上坐了一下,有人就投来鄙视的眼光,对这个奶奶说:“你怎么让他坐到你的铺上?脏兮兮的。”这件事让兰兰知道了,她找到鄙视窦正发的人,气愤地告诉他:“我爹爹哪里脏了?以后不准你这样说我爹爹!”

5年前,石谷村广亭组拆迁,政府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把他送到养老院,可是老人仅仅住了一天就跑了出来,仍然住到傅大玉家附近,他说:“我是有家的人,那里不是我去的地方。”

傅大玉一家如此照顾窦正发老人,有的邻居不理解,甚至对她冷嘲热讽地说:“一个眼睛都看不见的人,你这样对他好有什么用?”傅大玉则平静地回答:“他曾经帮我照顾孩子,现在他老了,我们不能不管他,不图别的,就图一个良心上的安慰。”如今的窦正发虽然眼睛几乎看不见,耳朵也聋得厉害,可他身子骨硬朗,说话声音洪亮,口齿清楚,精神很好,住处也干净整洁,不了解内情的人很难将他与孤寡老人联系起来,但知道内情的人都说傅大玉是个大好人,她所做的就是亲生女儿都难以做到。

对于傅大玉,窦正发老人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她对我太好了,要不是她们夫妻俩,我早死了。”

一个平凡的农妇,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们用行动奏响了《爱的奉献》。

王海根 文/摄

傅大玉正在给窦正发喂水饺

新闻推荐

芜湖市持续高温少雨市防指全面部署抗旱工作

本报讯7月初以来,芜湖市持续高温少雨,旱象在山丘区逐步显现。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受副高控制,7月底前芜湖市将维持晴热高温少雨天气。为把握抗旱工作主动权,7月21日,市防指召开会商会,全面部署抗旱工作。...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