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筑城始末

大江晚报 2021-12-07 00:40 大字

南陵,地处皖南腹地与江南鱼米之乡的过渡带,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域内一直比较富庶。因此,南陵城的建造也是不惜工本,尽显奢华……

南陵筑城在何时

唐长安四年(704),南陵县治由赭圻迁往青阳城(今籍山镇)。自唐至元,县治无城垣。明洪武元年(1368),知县梅鼎建县署,位于籍山西南(原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坐北朝南,随之在县署附近相继建成街市。

明正德十年(1515),知县胡文静到任,见县无城垣,曾吟诗一首曰:“公庭一似野人家,吏有余闲早放衙。都把籍山西畔地,剪除荆棘种桃花”,其荒僻可见一斑。根据“非附郭者不城”的条令,胡知县只好先立“四门,下甃以石,上至楼橹,东曰迎恩,西曰黉堂,南曰丽正,北曰拱辰”。此时的南陵县城轮廓始现。

嘉靖年间,因屡有倭寇、山贼进犯,县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嘉靖乙卯(1555),倭寇流入,民率走山谷。乙未(1559)春,山贼啸聚青(阳)南(陵)间,焚掠尤惨。”遂上报申请筑城,朝廷批准同意。但因“南陵地四冲,筑城宜先,而工巨费烦,相视莫敢发”。直至嘉靖癸亥(1563),时任宁国知府罗汝芳、知县郜永春始建城垣。《南陵县志》称其“创建县城,祀名宦”。

郜永春曾作《建城事宜碑记》,云:初筑土城,会同儒学训导熊吉,乡士大夫王宏道,举人王都、管楠,生员张偲等,并集概县里老叶晦等踏勘四次,兴工随钞尺官弓丈量城基,周围共计一千一百二十丈,将定量丈尺年为天、地、元(玄)、黄四号,照依通县里排分派,每里土工一十三丈,每字号职官一员董督。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二月十六日起工,本月二十六日土城成,高二丈,厚三丈,周广九百三十六丈二尺有奇,为堞四千八百零六,辟门四:东曰宝应,西曰瑞应,南曰福应,北曰灵应。水关二:西南曰偕乐,东北曰后乐。此后又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正月初九日再加捣筑。至此,南陵县城第一代城墙正式告竣。

宝应门的传说

关于“宝应门”的命名,还有一段奇闻:郜永春筑城期间,曾掘得一窖银子,上书“董必识”。郜知县随即寻访董姓人家是否有秀才出身的人?是否有家谱?但是均寻访无果,于是只好将窖银入库保管,并将东门命名为“宝应”。

砖城始建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即土城筑城后第二年。有乡绅王秋等为郜知县精神感动,遂提出,“包砌砖石为久计,惟侯命”,表示愿意修筑砖城代替土城。经再三申请,郜知县才允准,要他们“尔其量力认造,弗强也”。第一波乡绅认领三分之一,相关部门请示郜知县,郜知县说:“前者筑土城烦劳大家出力,而今又要大家破财”,还是要大家量力而行,“尔其量里肥瘠为多寡,弗强也。”大家为他“爱民如子”的精神所感动,认领者超过一半,达到五百八十九丈三尺九寸。最后四门尚有部分遗留工程,郜知县说“民力竭也”。于是他积极申请减免“驿递之费”“官舍一年铺陈之制”,用节省下来的经费完善扫尾工程。但经费还是不足,他又采取“赎重犯、清诡寄、查脱漏,多方补助,终不忍以烦民,甫三阅月而成”。

城成之日,父老来聚,观者肩摩踵接,咸拊手嗟叹。乡士大夫登城蹑楼,喜曰“往乙卯己未之惨,言之尚心悸,今而后吾老者少者可帖席矣”。宁国知府罗汝芳前来祝贺,叹工程浩大:“《诗经》所称灵台之役,何以加焉?”遂命名为“灵城”。郜知县遂在“灵应门”月亭中立“灵应碑”以记之。

第二年,即嘉靖四十四年(1565)正月,徽歙矿贼来犯扰,各县均皆惶然,独南陵“晏然无恐”。乡人感激郜知县之功,请大学士何奎撰文纪之。郜永春亦以“创建县城”名列“名宦”。

万历九年(1581),知县沈尧中申请将城墙升高三尺,东重门曰春谷,南重门曰陵阳,西重门曰秋浦,北重门曰赭圻,均以南陵古旧地名名之,增堞一百二十三个。又因西北二门相距差远,筑石台于其中增防守,匾曰“灵稚”,以黑稚常止其地也。沈尧中即兴作《灵雉台》一首曰:“十里山城绕涧开,崇台危峙紫云回。花封露湛青槐台,粉堞风微百雉来。”

南陵城的过往

南陵筑城之后,每岁六月二十八,乡民都会聚集城东门,交易日用需物,类似今天的“跳蚤市场”,交易完成即行退市,名曰“扁担会”。宣城人梅兆颐曾“诗以纪之”:即此日中一为市,奇技淫巧原无之。席地纷陈遍郊野,一一无非耕织资。土产由来多竹箭,百物半取霜筠为。喧阗人声朝及夕,颇是盛事毋相嗤。恶俗赛会侈游冶,士女杂沓儿童随。

崇祯四年(1631),知县甘文奎到任,将“灵稚台”,改名为“倚剑台”,邑人王行仁作诗记曰:“倚剑台边多古松,籍山塘种水芙蓉。纳凉闲步长堤上,城南城北处处钟。”至此,南陵县城垣全部完成,后来者只是在此基础上修缮而已。

康熙五十三年(1714),时任知县宋廷佐曾“循例阅城,见雉堞残缺,楼橹倾欹,俯视城下圮者更多,不觉惶然若失”,遂“与乡绅捐助重修,后屡被冲刷,几无完者”。直到乾隆庚辰(1760),广东人陈应联莅任,在接到上级指令后,遂“按规召匠,计工度材,估详通折全修,制惟旧而功惟新,乐输者恐后,报捐者不辍,共得金三万畸,拨济者亦如其数”,经费到位,工程随即开工,“不终岁告厥成”。乾隆三十年(1765),朝廷钦差来陵视察,盛赞其功。

嘉庆甲戌(1814)正月,进士李兆洛途经南陵,应知县陈云欞盛邀,于南陵小住,并登城远眺,在他的眼里“宿雨过后,麦陇交翠,原隰迤逦,旁多长林。烟霭中望江上诸山,平远无际。俯视临溪茅舍侧,老梅数株方盛花。循闉而西,至北楼,顾郭中粉垣周遭,万瓦稠叠,遥檐之际,蒸霞一片,灿若桃花”,极言南陵城之美。 秦建平

新闻推荐

医保“应保尽保” 待遇“应享尽享”

本报讯南陵县许镇镇黄墓村多措并举开展居民医保收缴,保证居民医保“应保尽保”,待遇“应享尽享”。黄墓村实行量化机制,对各...

南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