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年俗欢团

大江晚报 2021-02-19 00:55 大字

欢团,寓意为“欢欢喜喜、团团圆圆”。在以前,它是过年时南陵县圩区农家必备的食品。主要用来作为回礼,对前来拜年的亲戚,为不让其空手回家,总要往他(她)的篮子里、布袋里或口袋里,塞进4个或6个欢团,以示欢欢喜喜、事事如意抑或团团圆圆、六六大顺。

欢团,圆圆的,是由炒米混和着糖稀制作而成,其加工程序还是较为复杂的。在圩乡,小年一过,就开始为年而忙活,再苦的人家,糖食还是要做的,主要是那作为礼仪的欢团必不可少。

做欢团用的炒米,是将糯米蒸熟后晒干成阴米,用砂拌着在锅中翻炒,要掌握好火候。等到炒出的炒米呈白色而粒大饱满时,再用细筛筛去细砂,剩下的就是炒米。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就是熬制糖稀。一般是早晨起来,用箩将糯米淘净,放在大锅中煮沸后,加入麦芽,用锅铲反复翻炒,充分拌匀,滚上几滚,呈糊状后,全部捞出来放进纱布袋中,扎紧口袋。再选一个干净的大木盆,在盆中间并排放上几根粗实的棍子,将口袋放在棍子上,反复用力,将和着麦芽的糯米,挤出如牛奶般的水来,直到挤干为止。然后将挤出的水倒入锅中,慢慢用文火熬,不时撇沫,直至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用筷子捞时有透明黄色黏稠状晶体时,糖稀也就熬成。

待糖稀冷却后,用勺子舀到放有炒米的脸盆里,按比例与炒米混拌均匀,再用手抓起一把黏着糖稀的炒米,放进大酒杯中抟成一个毛糙的球团,随后将四五个球团放入那剖开后除去横档的两爿毛竹中,先轻后重均匀用力来回搓拉,直到形成一个个结实的圆团,才将毛竹片倾斜打开。这被称之为欢团的炒米团,顺势蹦蹦跳跳滚到簸箕里。讲究一点的人家,还用呈“十”字型剖开的筷子,蘸点用红粉、绿粉调和成有颜色的水,点缀在欢团上,一看就让人心生欢喜。

那时,过年走亲戚,这作为回礼的欢团,带着长辈的祝福,脆生生地咬上一口,既甜又香,让人留下对年的美好回味。

殷银山

新闻推荐

公开招标公告

芜湖市南方道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因承接芜湖石油分公司南陵县三荻路加油站道路搭接工程需要,现对外公开招标路基路面施工协...

南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