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八罗汉灯 被央视选中录制《我家有村晚》

大江晚报 2021-01-20 00:30 大字

罗汉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活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在芜湖市多地农村盛行。南陵许镇马仁新六合村的十八罗汉灯在中断多年后,又再次走进世人视野,其力与美的叠加造型妙趣横生,日前被央视选中录制《我家有村晚》节目。昨日在新六合村,记者亲眼见识了这个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八罗汉灯演出。

十八罗汉顾名思义共有十八个人,其中两人为襁褓中的童子,其他十六名罗汉有成人,也有十来岁的小孩。十八罗汉的上衣分为黑色、绿色、黄色和白色,服饰不同代表的身份不同,罗汉们的脸上都画着脸谱,有一些戏曲的特征。随着乐队的锣鼓声起,除了两名童子之外,十六名大小罗汉各持一柄白色拂尘,将尘须搭在肩上陆续进场,随着锣鼓的伴奏不停摇摆。仔细看会发现,第一个罗汉绕着第二个罗汉转一圈回到前面,第二个绕着第三个同样转回来,后面的依次转开,令人眼花缭乱,这也叫“开场子”。此时的锣鼓声急促而紧凑,走场完毕,鼓声变得缓慢有力,到了紧张刺激的时刻——叠罗汉。

只见黑衣成年罗汉站在下面,黄衣罗汉踩在黑衣罗汉肩上,白衣罗汉又踩在黄衣罗汉肩上,罗汉们绕着场子慢慢走起来。随着哨声响起,罗汉们下地,再次拿着拂尘摇摆,按顺序转圈“开场子”。不一会儿,另一种造型出现了,绿衣罗汉在最下面,上面两层黄衣罗汉,第四层是童子。据介绍,这个造型叫“黄金花”。接下来,另一种“搭桥”“倒龙”造型出现了。如此反复多次,虽然很多罗汉都是新手,只经过几天的紧急训练,但大家都非常敬业。每当造型起来后,赢得观众喝彩,同时也让看得人心惊肉跳,一旁有多人做保护工作。

据了解,罗汉灯的堆叠造型共有几十种,常见的有“黑金花”“黄金花”“喜鹊架桥”“招财进宝”等。十八人共同堆叠的造型叫“金莲座”,每一个成年罗汉都是一叶“莲花瓣”,堆叠过程中非常讲究借力分力的技巧。

“从我的父辈、祖父辈起,村里的罗汉灯就非常流行,那时村里劳动力多,堆叠造型多样。随着改革开放后打工潮来临,罗汉灯的传统渐渐丢失。”新六合村罗汉灯委员会的李华说。为了让“非遗”十八罗汉灯传承下去,村里外出创业人士出资兴起,2018年,中断多年的罗汉灯再次出现,很受村民们欢迎。“罗汉灯一玩就是三年,然后歇三年,村里指定了谁,不容推辞。”李华说,这些老传统不能丢失。日前,央视《我家有村晚》关注到村里的罗汉灯,为了让罗汉灯在“村晚”上大放异彩,为了让全国人民了解到许镇的民俗与传统,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还成立了筹备委员会。

“罗汉灯其实是劳动人民在一起欢庆丰收,主要是欢庆和祝福,欢庆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包含着美好的寓意。”新六合村十八罗汉传承人鲁少斌介绍说。图为叠罗汉现场

记者 李贾 文 汪武 摄

新闻推荐

乡村要振兴,文化应先行。从奎湖村到霭里村,南陵县的乡村文化能人们分享他们在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故事 在家乡“诗意栖居”

题图:南陵县霭里村,民宿里有“读书角”,“乡村文创”随处可见。凝聚从芜湖市区往东行约十六公里,便是南陵县奎湖村。马琴家住...

南陵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陵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