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还巢”助力脱贫攻坚

芜湖日报 2020-04-03 00:54 大字

在南陵县家发镇滨玉村土生土长的田则义,1992年只身到上海,从业务员做到销售商,一路干得风生水起。通过近20年的奋力打拼,也有了一些积蓄,但他没有“小富即安”。出于对土地的挚爱之情,他决定回乡投资农业。2013年,他流转了家发镇滨玉村方桥、潘村、上村等近10个村民组800余亩土地,投资100多万元,买来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水泵等各种农业机械,探索发展现代农业之路;2014年,又建起80亩蔬菜大棚,现又饲养起鹅、鸭等家禽,开启多元经营之路,实现年收入数十万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他创办起“田则义水稻种植家庭农场”,通过申请,发起成立了南陵县大山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73个,分别种植水稻10多亩至几百亩不等。由于合作社提供了荃香糯2号等产量高、米质好的优质水稻品种和价格优惠的农药、化肥等农资,使合作社社员种植的水稻,不仅市场价格高,而且生产成本低,一共可多增加效益80余万元,使许多村民由此走上发展种植业致富之路。同时,田则义利用自己的基地助力,依托“农场+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为6户贫困户代种大棚蔬菜,使每户可获得每年1500元的合伙经营收入。在解决贫困户就业方面,除在农场开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大量提供临时就业岗位外,还吸纳了8位贫困户在基地长年务工,每位全年可获得6000元的务工收入。也有的贫困户,在他的家庭农场学到经营、管理经验后,开始试水自主创业。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今,在家发镇滨玉村,有了田则义这个领路人,农业种植水稻优质品种接近一半,蔬菜大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养殖业也方兴未艾。在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那些年纪大的贫困人群,纷纷来到“田则义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由此可为当地村民带来务工收入近40万元。田则义也因乐于帮人、积极带领农民致富成绩突出,2016年被评为 “芜湖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魏佳瑄

新闻推荐

芜湖市人大常委会督查省人大常委会 《决定》《意见》贯彻落实情况

本报讯(记者陈旻张永胜)3月24日、2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国正带领督查组,就芜湖市贯彻落实《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全...

南陵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陵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