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脊梁?勇担大义的肩膀都是答案 疫情之下,安徽企业用行动、智慧诠释社会责任和担当

新安晚报 2020-03-04 12:13 大字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注定会成为江淮儿女共克时艰的生动注脚。疯狂的病毒,无情地侵蚀着人的生命。然而疫情之下,燃烧着一颗颗火热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众多安徽企业义不容辞抗疫情,义无反顾抓生产,用聚沙成塔的爱心和无与伦比的智慧,诠释着如春天般温暖的社会责任。有大义大爱,有大智大勇,皖企扛起“硬核”担当。

解囊相助大疫面前显大义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每天不断增多的确诊病例,让很多人一度焦心又无助。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疫面前,谁都不是旁观者。“我们能做的,就是赶紧筹集各种物资支援防疫。”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的华米科技立即决定取消公司年会,将开年会的钱用来购买医疗物资。算上原本办年会的钱,华米筹集了1000万元爱心资金购买医疗物资,驰援各地的医疗机构。

不仅有华米,安徽企业纷纷站了出来,捐款捐物支援各地疫情防控。

1月31日,安徽海螺集团购买的近6万只医用口罩运抵合肥;同日,省投资集团捐赠价值约115万元的防疫物资;2月2日,中煤矿建集团紧急采购的7万只医用口罩和1万套医用防护服运抵合肥;安徽格力向亳州、芜湖、合肥等地多家医院捐赠了空调、冰箱以及医用级空气消毒净化器……

一边是严峻的防控形势,一边是物资严重紧缺的现状,想要弄到一线需要的防疫物资,着实不容易。疫情发生以来,安徽企业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开辟一切渠道,采购一线急需物资,缓解疫情防控的燃眉之急。

安徽省红十字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月26日发布接受社会捐赠的公告之后半个月时间,累计接受社会捐赠款物22108.90万元,其中资金17837.27万元,口罩、手套、防护服、药品、病毒检测试剂盒等物资价值4271.63万元。

这其中,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彰显社会责任,不少企业捐款都在500万元以上。各地民营企业捐款捐物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超过1000家民企慷慨解囊。

物资保障关键时刻不掉链

口罩短缺、防护衣紧俏,医疗机构的医用物资纷纷告急,市民一时也难以买到急需的防疫用品。

疫情面前,无论企业大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成了安徽企业的真实写照。为了做好这场全民战“疫”的物资保障,全省相关防护、药品、消杀、器械等应急物品生产企业克服困难,第一时间恢复生产,提高产能。

员工回来了,设备又转了起来。安徽莫尼克医用材料有限公司春节没放假,日产400套医用防护服;合肥高贝斯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紧急召回工人,新增设备12台,日产防护服3000件,产能扩大了15倍;合肥洁尔卫生新材料公司24小时不停机,日产防护口罩10万只;接到火神山医院的订单需求后,芜湖市博纳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加班加点,免费赶制了一批医用布草车……

事实证明:越是紧要关头,越能彰显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越是关键时刻,越能体现企业从容应对的能力与执行力。

2月20日,在黄山富田精工的厂房内,首台套高速防护口罩专用生产线投入使用。轰鸣的生产线上,每分钟可生产防护口罩500片,每天可生产60万到70万片。如此之高的产能,来自企业的担当。大年初五,接到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指令后,企业便第一时间召集研发人员,仅用6天就完成全自动高速立体口罩生产设备的图纸设计。随后,37条生产线全部满负荷生产高速口罩生产设备,120多名一线工人加班加点赶制第一批产品。

生产不停顿、供应不掉链、市场不断供,生产应急物资的安徽企业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筑起坚强的后盾,也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赢得了时间。

智慧抗疫科技皖军展拳脚

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科技皖军”成为智慧抗疫的生力军。安徽素有“创新基因”,众多高科技企业争分夺秒,在战“疫”一线大展拳脚。

2月2日,仅用8天时间,一座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完工。在与疫情赛跑的“中国速度”中,就有安徽科技企业的助力。

作为首批支援武汉防疫工作的企业之一,总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电博微智能及其战略合作企业生产的智能配电设备经调试完毕后,火速驰援武汉,为火神山医院顺利建设贡献了安徽力量。

位于芜湖市南陵县的来邦科技作为生产病房护理对讲、ICU探视系统的企业,在得知武汉火神山医院筹建的消息后,紧急集结员工,加急生产医护对讲系统,确保按计划进度完成任务。

科大讯飞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智医助理”平台,为医生诊断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医疗数据。疫情期间,在安徽、湖北、北京、浙江等15个省市通过随访,向公共防疫部门提供分析报告。

如何遏制病毒在公共场合的传播和交叉感染,是公众关心的焦点。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紧急研制改装出一款无接触式多功能自助终端设备,使用者不需要与屏幕接触,点击空中成像,就能完成挂号预约缴费等多功能自助服务,避免交叉感染。

安徽安龙基因科技公司率先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仅需90分钟即可检测出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筛选出早期感染者。

以科技为支撑,与病毒搏斗,与时间赛跑,科技皖军在一线各显神通,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交出一份亮丽的科技答卷。

复工复产皖企按下快进键

战“疫”尚不能松懈,在发展经济的战场上,同样需要迎难而上。随着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安徽企业按部就班抓生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月15日,由中铁四局承建的安徽滁州到江苏南京城际铁路二期工程又传出机器的轰鸣声。与此同时,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南段、芜湖至黄山高速公路、G40沪陕高速滁州支线等一批重点工程,以及8.5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生产线等一批产业项目陆续复工,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复工复产展现新气象。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省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正加快推进。截至2月28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616个,复工17160个,复工率97.4%;复工人数176.2万人,占全省上年同期人数的67.1%。

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不少企业遇到了难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安徽省通过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金融助企力度、加大“四送一服”等多项措施叠加,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帮助已复工复产的企业稳定运行。

如何让人员尽快到岗?安徽省鼓励各地和企业通过“点对点、一站式”包车、企业间拼车等直达运输的方式,接送员工返程返岗。合肥与阜阳、淮南、宿州、安庆等省内人社部门对接,广泛发布就业岗位信息1.1万个,共开展农民工返岗包车210趟次,接回省内员工5000多人。

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踏上返岗的路程,更多行业、更多企业正在准备复工。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小微企业,在这场无声的战“疫”中,每家皖企都在努力,用甘于奉献的精神助力防控,用迎难而上的勇气诠释担当。希望与梦想同在,皖企正阔步走进春天。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吴碧琦

新闻推荐

芜湖市领导赴南陵县检查督导复工复产等工作

本报讯(记者乐培意冯光宇)2月2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懋燮赴南陵县检查督导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企业复工生产工作。市领导王...

南陵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陵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