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玫瑰 永远不会凋谢

大江晚报 2019-12-24 14:40 大字

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动。南陵县何湾镇南山村一户普通人家,三代人79年默默无闻地为一位牺牲的新四军女战士守墓,这便是2019年让记者感动的一次采访。

79年前的1940年烽火连天,年仅18岁的新四军女战士张洁亚英勇牺牲在南陵县何湾镇的南山上,她的遗体被南山村的村民宋满昌意外发现。宋满昌把张洁亚当作自己的女儿安葬在自家墓地,并根据张洁亚身上的身份证明,为她刻字立碑,年年祭扫。

1957年宋满昌去世,离世前他交待儿子宋德玉要像对待亲人一样,继续守护张洁亚的墓。宋德玉和妻子谨守父亲的嘱托,继续守护。宋德玉和妻子去世后也都安葬在张洁亚墓旁,与烈士永远相伴。现在,为张洁亚烈士守墓的是宋满昌的孙子宋峰其和孙女宋玉梅。

张洁亚与宋家没有血缘关系,宋家甚至不知道她是哪里人,但他们三代人都有一个朴素的情感:张洁亚是抗日战士,她是为国家、为民族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就是亲人!

然而,79年的岁月里,张洁亚一直躺在南山脚下无人知晓。不能让英雄默默无闻,也不能让烈士长久孤独,这成了宋家人最大的心愿。几十年来,他们到处打听,看到有外人进山就求助。

也许是他们的真诚感动了上天,2019年4月,志愿者胡食万意外地了解到了事情的缘由,他通过多种途径并亲赴上海,最终找到了张洁亚的亲人。

随着资料的汇集,张洁亚烈士短暂而英勇的一生渐渐清晰。1922年,张洁亚出生在上海。1936年,为生活所迫,14岁的张洁亚去纱厂当了一名童工。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遭到轰炸,父母带着张洁亚和弟妹躲进租界的难民营。

难民营里有许多志愿者是中共地下党员,小小年纪的张洁亚便接受了救国救民的道理,在难民营里也加入地下党。那一年她才15岁。

1938年,16岁的张洁亚告别家人,与其他700多难民一道登上一艘轮船,以“江西垦荒队”的名义离开上海,两天两夜后到达温州,再换乘汽车,水陆行程近千公里,最终抵达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泾县云岭。在接受新四军教导队的短暂培训后,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

1939年,张洁亚拍了一张照片寄给她的父母。照片的背后有她留下的字迹:“亲爱的爸妈、外祖母,您们看她,有点的雄壮,呵呵。你们的洁亚。1939.9。”

照片上的张洁亚穿着新四军的军服,从背后的留言可以看出,她很开心,很自豪。这是张洁亚留下的唯一照片,5个多月后她就英勇牺牲了。

张洁亚牺牲时刚刚18岁。这是一个花季的年龄,在和平年代,她应该正在求学。她的牺牲,让我们更加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她不该被人忘记。

幸运的是,在张洁亚牺牲79年后,她终于不再孤独,不再默默无闻,她的亲人来为她扫墓,她的名字被刻在了上海新四军广场的“新四军英名墙”上。上海师大美院的画家刘鼎根据张洁亚生前的照片,创作了油画《战火中的玫瑰》,张洁亚受到应有的敬仰和缅怀。

无论是宋家三代人默默守墓79年,还是胡食万四处奔波找寻张洁亚的亲人,还是刘鼎倾力创作油画,包括记者采写这篇通讯,我们都是怀着同样一份感情,就是对先烈的崇敬之情,都是为了《战火中的玫瑰》永不凋谢,永远绽放在我们的心中!

■ 记者 夏云来

新闻推荐

芜湖市认定六家优秀就业见习基地

本报讯(记者陈旻)近日,经单位自主申报、县区初审、专家评定、公示等程序,认定安徽省南陵县博文中学、亚夏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南陵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陵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