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进校园 让纸上的非遗“活”起来

芜湖日报 2019-10-09 01:09 大字

体验非遗项目,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国庆前夕,芜湖市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技艺精湛的铁画、灵动活泼的面塑、精巧别致的编织、别开生面的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们走进了中小学,与中小学生们“零距离”互动,让他们感受非遗魅力,领略非遗之美。

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分为非遗项目展示和非遗文化演出两部分。南瑞实验学校是非遗进校园活动的第二站,在活动当天的非遗展示区,芜湖铁画、传统女红制作、泥塑、耿福兴、四季春、梨膏糖、荷花酒酿、荻港香菜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齐聚现场,通过现场制作、互动体验的形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前来观看和试吃。在泥塑的展台前,七年级的李倩雅被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泥塑所吸引,拿起泥塑的她简直爱不释手。“这些泥塑造型小巧可爱,捏得太传神了。”李倩雅说,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泥塑,想不到艺人的技艺这么精湛,让她很佩服。而在现场,香气四溢的耿福兴小笼汤包、好吃的梨膏糖、四季春美食、爽口的香菜等,也大受学生们的欢迎。六年级的方静怡一边吃着汤包,一边认真地听非遗传承人介绍汤包的制作过程,“我很喜欢吃汤包,但不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台上表演别开生面,台下学生如痴如醉。在非遗文化演出中,艺术家们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演出在芜湖传统戏剧梨簧戏音乐改编的广场舞《灯灯调》中拉开帷幕,唱腔抒情优雅的梨簧戏《白蛇传》选段《断桥》、曲调爽朗质朴的无为民歌《送晚茶》、字正腔圆的京剧《我爱你中国》,淳朴流畅的黄梅戏《春香传》选段《爱歌》、欢快活泼的民歌《大别山情思》等节目纷纷亮相,引来现场几百名师生的阵阵掌声。“非遗进校园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学生在学习了解非遗知识的过程中培育兴趣爱好,才能让非遗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陵目连戏传承人徐叶保对记者说。

“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些非遗文化,与非遗‘零距离’互动为他们补上了这一课。”南瑞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非遗文化进校园,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直观了解非遗,在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学习非遗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增强青少年的非遗保护意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今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选择了8项非遗展示项目和10项非遗展演项目,包括了传统手工艺、美术、民歌、戏曲、舞蹈等门类。”芜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两届活动分别走进了安师大、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欢迎,而今年进校园活动则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目前,非遗进校园活动已举办了两场,10月中下旬,非遗文化还将走进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等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进校园活动有助于开拓学生们眼界,从小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爱好,为非遗培养新的传承人。”

□记者 季鲲 文 梅韬 摄

新闻推荐

汪桂芳:我与“母亲”共奋进

王香文/图汪桂芳正在看年轻时的照片汪桂芳是一个赶上末班车的40后,1949年3月24日出生的她与新中国同龄,与祖国母亲一起成长...

南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