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繁昌 “县框县”

芜湖日报 2019-07-29 00:55 大字

繁昌县、南陵县,还有三山区,在历史上的有一段时间里,曾经都是南陵人。三山区不用说了,2006年初,将原属于繁昌县的三山、峨桥两个镇整体划出,成立“三山区”。历时不久,很多人记忆犹新。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南陵县和繁昌县的关系。在南陵县和繁昌县的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南陵县、繁昌县,县框县。”意思是南陵繁昌本为一县,繁昌隐其中,一县框一县。

另一种说法叫:“南陵县,繁昌县,现掼现。”“现”是指现钱、现货,“掼”是指交易,引申指两县之间贸易往来十分繁荣,在生意场合都很大气而守信用,现钱、现货,从不用赊帐、赖账。

对于这些俗语,如今很多的人都不知晓了。即使知道,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笔者更加认同“两县本一县”的说法,不仅有历史依据,也确实道出南陵人与繁昌人亲近的缘由。

早在公元502年即梁武帝天监元年时,设置了南陵郡。公元589年即隋开皇九年又改为南陵县。民国版《南陵县志》点校版记载:“汉春谷县地,梁置南陵县,治赭圻城。”直到南唐升元年间(937-943),历时440多年,两县为一县,繁昌隐其中。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诗《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赠给当时五华山隐静寺通禅大师。当时的“南陵隐静寺”也就是今天繁昌县平铺镇的五华山隐静寺。还有唐代诗人张祜《张祜诗集》中也有《题南陵隐静寺》诗一首,说明五华山隐静寺当时属南陵县域。

南唐升元年间区划调整,割南陵的春谷、严岩、延载、金峨、铜官5个乡复置繁昌县,县治迁至延载乡,也就是今天的新港镇,当时繁昌属江宁府。直到明朝天顺元年(1457),繁昌县城才从江边迁至现在的繁阳镇,当时叫“金峨上乡”。有了新县城,那原来的县城自然也就称作“旧县”了。

公元502年起,南陵(郡)县治设在今天荻港赭圻,历时202年后,至公元704年南陵县城才搬到现在的籍山镇。明万历九年(1581)南陵县在县城四门增高三尺,分别命名东重门曰“春谷”;南重门曰“陵阳”;西重门曰“秋浦”;向着繁昌方向的北重门曰“赭圻”。表明南陵人没有忘记他们曾经是“春谷县”,也没忘记远在长江边的老县城“赭圻城”。

繁昌虽然从南陵划出,但两县一直交往甚密。不论官方民间都像兄弟般的亲近,联系紧密。徽商古道和官方驿道从南陵与繁昌穿过,芜湖通往泾县、黄山、青阳的公路,将繁昌南陵紧密相连。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两县的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经常相互配合,共同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南陵、繁昌优势互补。繁昌县人多耕地少,计划经济年代粮食部门每年都要从南陵调运粮食供应繁昌居民,繁昌百姓也经常到南陵买些计划外议价米补充家中缺粮。繁昌的建材等“五小工业”产品,在南陵深受欢迎。

位于繁昌东南面的平铺镇,与南陵县城距离只有10公里,只有到繁昌县城的一半路程。当地百姓购物、办事,都喜欢就近去南陵县城。我家就住在平铺,1977年初报名下放插队务农,上工之前,首先步行10公里到南陵县城照张纪念像,然后再购买扁担、稻箩、雨衣、箬帽,还有铁制农具等等,这是我走进社会所办的第一件“大事”。如果不是枯水期,还可以花很少的钱,在南陵乘小船到肇埠靠岸,只要走上两三公里就到平铺镇了,漳河沿岸的群众到南陵县城更加方便。

南陵人、繁昌人、三山人,我们本是一家人。

□ 伍先华

新闻推荐

42名被告人被控“七宗罪” 南陵县法院公开审理一起“套路贷”涉黑案

庭审现场本报讯7月22日,芜湖市南陵县人民法院在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大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徐某等42人涉黑案。42名被告...

南陵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陵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