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墓渡里说黄盖

芜湖日报 2019-01-23 01:54 大字

恕我孤陋寡闻,以前不知道南陵县有一个叫“黄墓渡”的地方。仅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小说《三国演义》的描写,公元208年的赤壁大战,当东吴老英雄黄盖,驱赶大批火船,乘着诸葛亮鹅毛扇摇出的东风,烧向曹操并联在一起的战船……遗憾的是,在曹军“樯橹灰飞烟灭”之际,黄盖被曹操手下的大将张辽一箭射入水中。虽然很快被人救起,但此后黄盖在小说中鲜有亮相,似乎一个英雄完成火光冲天的伟业,就默默地退出历史的激流。想不到的是,当寓居南陵的盛唐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豪情万丈地西入长安;而黄盖却悄然地东归南陵——长眠在他曾任南陵县长(春谷长)的故地。据《三国志·吴书》载,黄盖死后,东吴各地“图画盖形,四时祭祀”英雄!

以东吴三世(孙坚、孙策到孙权)老臣来说,在后人的印象中,黄盖似比程普、韩当和周泰等知名度更高一些。重要原因就是经过小说《三国演义》和戏剧《群英会》等艺术的广泛推广,黄盖在东吴以三万之兵的小块头,对决曹操巨无霸似的八十三万大军的危急时刻,心甘情愿地以“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扶归本寨,昏厥几次”的苦肉计,赢得曹操的信任,从而成为完胜赤壁的导火索。俗语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若黄盖不愿挨打,就难以完成打赢曹操的宏愿。这个“挨”是必付的投资成本。当曹军“樯橹灰飞烟灭”于赤壁,就是最大化的国家收益。以个人的一身鲜血,赢得东吴“坐断东南”的百年基业,成为招展在三国天空的一面旗帜。黄盖功莫大焉!

年少时读《三国演义》,我竟对黄盖“书报曹公,欺以欲降”(《三国志·周瑜传》)的成功产生置疑。要知道曹操是一个疑心病和他的头痛病一样重的人。名医国手华佗,好心地为他做开颅手术,却被曹操怀疑是对手派来的杀手。结果华佗没有举起手术刀,曹操就举起屠刀。这样多疑奸诈之人,难道仅凭黄盖一身淋漓鲜血,就让曹操坚信不疑,而对他是东吴三世老臣的耿耿忠心失去怀疑?至于小说中的蒋干中计,蔡中、蔡和内鬼报信等,历史上都是子虚乌有。所以最致命的原因书中没写。那是什么呢?

就是曹操心理上已经有先入为主的成见。那是赤壁大战前8年的公元200年的官渡大战。曹操以“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的人单力薄,打败袁绍十万大军的人多势众。其实这场完胜都出乎曹操自己的意料,当曹操搜罗到手下暗通款曲地给袁绍的效忠信后,就看都没看地付之一炬。《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写道:“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三国演义》中妙笔生花出曹操烧信后的感言:“当(袁)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虽是小说家言,却精准地揭示出曹操当时的心情。对决巨无霸的袁绍,我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又怎能阻止别人暗求一根救命稻草。曹操以己度人,从赤壁大战的双方军力看,简直就是官渡大战的翻版。只不过是东吴变成当年兵微将寡的自己,而自己已经华丽转身成为大兵压境的袁绍。所以在曹操看来,黄盖来降,与当年强敌当前,自己手下偷偷给袁绍写效忠信,寻求自保如出一辙。我想这才是小说没写的曹操相信的主要原因。加上一些次要原因,如史书《江表传》明载,东吴老臣程普,曾对年轻的周瑜却成为顶头上司而心有怨言。转变成《三国演义》黄盖当众怒怼周瑜的话语,就是“吾自随破虏将军(指孙坚),纵横东南,已历三世,哪有你来?”直接被打得鲜血淋漓。这就从小说角度,进一步给曹操造成东吴老臣们未必对年轻的军事统帅周瑜心悦诚服、上下同心的事实。综合这些因素,拙认为,曹操认为黄盖来降、老臣哗变是意料中迟早的事情。所以才对黄盖投降丧失了免疫力。从而弱吴大胜强曹于赤壁,重蹈了官渡之战的覆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虽然赤壁大战的熊熊火海,已成后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但对黄盖的宣传看,似还不如箭射他的张辽,合肥逍遥津公园还塑立一尊他提刀跃马的塑像,让后人铭记威震逍遥津的张辽。“野水纵横”的黄墓渡,现在以黄盖为文化名片,打造旅游景点是对的,吸引八方游客们“渡头争说黄公墓”。不能让英雄这么不知所终地委屈着。

野水潺潺、青山依旧,一抹夕阳羞红如故,英雄长眠黄墓渡!

蒋华

新闻推荐

大道通衢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青阳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掠影

□通讯员徐朝虎杨宇星慧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自古都是为政之大略,民生之要义,经济之命脉,社会之基石。2018年,青阳交通...

南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