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开启新时代公共文化发展新征程 杨良球

芜湖日报 2018-11-21 01:00 大字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与服务机制,开启振兴公共文化发展新征程,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创新建立精品扶持机制,持续推进“优”文化。“三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龙头”,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各类文化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另一方面全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优化服务产品。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南陵县文艺精品创作奖励扶持机制,鼓励社会各级团体、个人围绕主旋律,创作接地气、弘扬正能量的地方原创作品,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深入激活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传播优秀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主要是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实施“老手艺”“老戏曲”“老味道”再现工程为抓手,打造“记得住的乡愁”,让美丽乡村真正“美”起来,提升经济社会贡献率。

二是创新文化牵头、部门协作机制,横向联合“送”文化。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以重点工程(工作)推进和传统节假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采取文化牵头,相关部门协作,镇村联动的方式搭建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组织红色文艺小分队、红色轻骑兵,“送”文化,寓教于乐。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倾力打造“美丽乡村大舞台”,在为村民送去文化欢乐的同时,以贴近群众生活的文艺节目开展综治管理、计生普法、文明创建等宣传服务;针对边远乡村文艺师资力量薄弱、群众出行困难的特点,积极与教育、文明办、妇联协作深入开展“春谷学堂”结对服务乡村学校少年宫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预约配送活动,横向联合“送文化”,让广大群众能够就近免费享受与城里一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与归属感,便民更乐民。

三是创新建立馆、站、园联盟机制,纵向整合“种”文化。目前,我县公共文化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城镇集散中心,村级及边缘(远)地区设施、人才条件相对不足,对此我们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不断将活动(阵地)向镇村、向中小学幼儿园延伸,建立了县镇村、馆站园联盟服务机制,改革实施县镇图书、文化馆总分馆工作机制,实现资源(人才)共享,打通公共文化资源、管理服务方式纵向流动通道,把文化“种”到基层,“种”到乡村,为基层培养“留得住、会管理、能辅导”的社会公共文化人才,服务当代,造福后代。

四是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转变方式“管”文化。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转变服务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项目化”,并通过政府招标买“艺”,实现行政职能转“移”、让群众最终受“益”,既减轻了工作压力,有效实现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又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激发全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是创新借力互联网数字科技,互联互通“约”文化。当今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电子信息已深深渗透和影响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也为公共文化的传播普及、推广应用等服务带来了新的活力,为此,要借力数字科技,进一步强化文化、图书、文物公共电子信息共享、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数字化建设,开通官方微信、微网、图书借阅网络服务平台,开展网上互联信息、文化视频培训、书画展示、文化活动预约等活动,实现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全民参与及共建共享,打破时空界限,有效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服务效能。

(作者单位:南陵县文广新局)

新闻推荐

美丽乡村的守望南陵县何湾镇 金色指数:★★★★☆

看古树参天,阅尽沧桑不计年。在南陵县何湾镇有两棵古老的银杏树,据林业部门相关专家推断,它们的树龄均在500年左右。在乡村,...

南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陵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