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喊封山绿自来

大江晚报 2018-11-02 01:18 大字

1980年,我奉命调至丫山乡担任人保干事,此时从报刊上经常看到一些有关万元户的报道,但我所在的乡却未见过一个万元户。

那时,改革开放虽进入第二个年头了,但我们这里的群众生活依然贫困。“上山一把斧,下山两块五”,村民们的油盐开支全靠卖柴伐木所得。丫山是南陵全县生长柏枝树最多的地方,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丫山全境的大大小小山头都生长着柏枝树。一棵柏枝树至少要三十多年才能成材,可是,我到乡任职时,已经看不到比碗口粗的柏枝树了。由于该树木质好,价钱比其他树高,所以首当其冲遭乱砍滥伐的就是柏枝树了。面对变得越来越光秃的山头,我们这些乡干部更是心急如焚。特别是到雨季时,山洪爆发山坡的泥沙倾泻而下,河床被抬高,处在山谷中的田块被淹没,群众赖以生存的粮食田不断被蚕食,村民们已是欲哭无泪了。在各级政府的要求下,封山育林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县政府给我们下了死任务,规定每年必须完成封山育林多少亩,作为人保干部,当时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制止乱砍滥伐,堵住柴炭木材的外运渠道。

为此,除乡政府贴出告示、通过广播宣传外,我们在国营林场支持下,在通往县城的唯一公路旁,设卡拦截前来买柴买木的车辆。尽管这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不能完全刹住乱砍滥伐的歪风。陈家岭村是出口柴炭最多的村,村里人多田地少,靠卖柴维持日常开支,生产队长是位憨厚的老人,他对我说:“我们也不想把山变成秃头,可是买油盐的钱哪儿来?孩子上学的钱哪里来?”当时乡煤矿正在组建,经协调煤矿从这个村招了20多个人进矿当采煤工,总算暂时缓解一下矛盾。尽管我日日奋战在封山育林第一线,但还是管不住砍伐之风。年年封山不见林,头顶绿荫日日稀,便是当时的写照。我们管,村民砍,这种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一打就是好几年。有好几次我因为制止乱砍滥伐差点被人打伤。

转眼到了1987年,悄然出现的打工潮像一股暖流涌进了我们这个偏僻的山乡。一大批青壮年跨进城市去打工挣钱,他们不再稀罕“上山一把斧,下山两块五”的收入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外出的人越来越多,山上的树也越来越多,灌木林中的树木越来越高了。又是几年过去,液化气灶、电磁炉走进了农家,乡亲们开始告别烧柴、烧煤的日子,我们不再担心乱砍滥伐了。从此我把全部精力用在维护社会治安和民事调解上,年年封山不见绿,现在不喊了,山头反而绿树参天了。

去年,当我重返丫山,来到陈家岭村时,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翠绿,村前村后的大小山坡全披上了绿装,老人们悠闲地在树下聊天。谈起当年事,老人们说,“现在谁家还烧柴卖柴啊!树,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享福吧!”这是怎样的巨变呵!它见证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给我们山区人民带来的精彩生活。陆山

新闻推荐

少年潜入农户家 竟为过把游戏瘾

本报讯10月24日,南陵县籍山镇长塘村农户慈某家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陌生男孩端坐在电脑桌旁,投入地玩着电脑游戏。农户...

南陵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陵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