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推广绿肥秸秆协同还田助农增收8.31亿元

安徽日报 2018-05-05 10:43 大字

[摘要]助农增收8.31亿元

本报讯(记者 汪永安)日前,记者从在南陵县召开的第二届安徽省绿肥植物学术论坛暨现场观摩会上获悉,近年来,省农科院土肥所协同省农委土壤肥料总站、绿肥种子生产龙头企业、各市县土肥站及农技推广中心,在安徽省稻区累计推广绿肥秸秆协同还田约912.66万亩,助农增收8.31亿元。

“绿肥种三年,薄土变良田。 ”以紫云英为代表的绿肥种植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土壤培肥效率、替代部分化学肥料投入,同时也有效减少了肥料对环境、水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秸秆废弃和随意焚烧的现象。推广示范结果表明,绿肥-秸秆协同还田、豆科与非豆科绿肥碳氮共济技术模式既弥补了单纯水稻秸秆还田的弊端,同时,稻草-绿肥联合还田的培肥地力效果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比对照田增加,且有效养分提升更为全面。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卫东给记者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水稻稻秆和稻草的碳氮比为60∶1左右,当稻秆进入土壤时,会因为高碳氮比而暂时消耗大量土壤氮素,影响水稻的氮素供应。而紫云英鲜草的碳氮比在15~20∶1,采用稻草和绿肥混合翻压还田,可以将混合物的碳氮比平衡至30~35∶1,能够更好地协调分解速度和氮素供应。同时,稻草的分解又可以为紫云英固氮提供能源物质。

由于大力推广紫云英等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技术,安徽省化肥用量连续3年下降,其中2016年减施化肥量居全国第一。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张其安给记者算了一笔环保账:通过推广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技术模式,近年来累计生产紫云英鲜草1499万吨,生物固氮量约2.9万吨、固碳(CO

2

)245万吨,减少CO

2

排放24.9万吨;生物固氮可省电6368万千瓦时,节煤9.6万吨。

新闻推荐

何良弟:“全国会”沿线致富能手

福川服务部烟农何良弟,在2015年4月9日注册登记了南陵县凤洲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目前,该农场经营规模已发展到640亩,且相对集中,布局合理,便于灌溉、施肥、施药、机械化作业等。何良弟多次被芜湖南陵县农...

南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