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晚清著名散文《奎湖赋》大型碑刻在湖畔落成

芜湖日报 2017-09-27 01:06 大字

本报讯日前,《奎湖赋》磐雕落成仪式在省级奎湖湿地公园湖畔举行,芜湖市社会各界人士冒着霏霏细雨参加活动。

赋体散文《奎湖赋》为晚清奎湖文化名贤、强氏宗谱秉笔主修强立(字晚成),创作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全篇412字,具有以赋体融入明清散文的写作风格。作者情钟乡梓、胸怀锦绣,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娴熟的生花妙笔,对奎湖风景进行了文化、地域、生态、景观、人文等多层面的描述,寄慨述怀,极研穷态,被文人颂为具《岳阳楼》风骨、有《滕王阁》意境。

以游记为内容的《奎湖赋》在《强氏宗谱》中被发现后,生活在南陵县的芜湖市知名文史专家程志生先生,对原文进行断句、补缺、勘校、注释;芜湖市已故南陵籍知名作家朱希和先生予以今译;《芜湖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连续的重头报道,很快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赞美,这对奎湖地域文化和旅游开发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舆论普遍认为,《奎湖赋》的发现和刊行,为开发奎湖风景区、提高奎湖湿地公园的文化品位,提供了珍贵的佐证和难得的史料,也为奎湖美景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奎湖赋》大型碑刻建设工程由芜湖诗词学会“奎湖诗苑”众多老同志倡议发起,由许镇镇党委、政府注资,以及从领导岗位退下的老领导惠国胜、丁光涛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奎湖地方文化名贤共同捐资,历时三个多月建造而成,为风光旖旎的奎湖增加了一道文化风景和精神大餐。

据了解,《奎湖赋》磐雕为黑色花岗岩材质,高260公分,宽280公分,厚26公分,重达3吨多。碑刻书法为楷体,书风圆润酣畅、稳健端庄,是全国知名的奎湖耄耋书法家朱海川先生的生前绝笔。

百年《奎湖赋》,盛世震江东。芜湖地方文史专家程志生先生认为,《奎湖赋》的发现和发表,至少有以下三点价值——

首先,这篇赋的作者,是从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这三个既不相同而又相关的角度,对奎湖风景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这在作者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简直不可思议,实属难能可贵。

其次,这篇赋不仅是一篇文采斐然的赋体游记文学作品,而且是地域文化、环境文化、生态文化、景观文化的综合产物与集中体现。这一地域文化的发现,具有重大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多重意义与实际价值。

再次,这篇赋在建构上体现了节奏化、音乐化的“时空一体”。一个地方的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一个景区的文化是一个景区的灵魂。现代化建设、文化和旅游观光事业,离开了地方传统文化的滋养,就缺乏盎然生机和持续的生命力。万晓明文/摄

新闻推荐

残疾人补助少没少? 可到当地民政办查询

本报讯近日,市民王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3838100咨询,自己独自抚养现年30岁的患有脑瘫的儿子多年,每月仅有80元的残疾人补助金,是否合理?家住芜湖市南陵县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儿子自出生起便患有脑瘫,被南...

南陵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陵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