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退而不休的“铁姑娘”强玉凤

大江晚报 2017-09-27 01:00 大字

走进早已不“新”的芜湖福达新村,顺着一处老旧车棚边侧的楼梯拾级而上,有一间陈设简陋的办公室,除了墙壁上悬挂的一排不同年代的“先进集体”铜匾,最里面那张办公桌后端坐的老太太也依然是我记忆中的模样:黝黑的肤色、齐耳的短发、样式保守的碎花衬衫、见人面戴微笑的慈祥面庞……

“这里是临时的,我们一直有买房的打算,只是房价太高!”当年第一次采访她时的这番话仿佛还在耳畔,掐指一算,已经过去了整整14年。

如今的房价跟当年相比,没有“太高”只有“更高”,明年就年满八十岁的她还能实现打造公司“升级版”的梦想吗?

她堪称“芜湖的陈永贵”

她叫强玉凤,我当年采访时把她比作“芜湖的陈永贵”。

在百度上搜索陈永贵,名字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原国务院副总理”。熟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陈永贵原本只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的普通农民,“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中当选全国劳模,进而被“火箭提拔”到国务院副总理的高位,当年永贵大叔包着白羊肚头巾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新闻图片如今俨然成为历史经典。

与陈永贵同一时代,强玉凤是芜湖树立的先进典型,进而也被“火箭提拔”。只是她“升”到了省一级,成为中共安徽省第三届委员会15位常委中的一员,同时还担任安徽省妇联主任、安徽省交通厅厅长等要职,那一年她33岁。

虽然历史证明此类提拔并不可取,但强玉凤和陈永贵一样,她能够“火箭提拔”不是靠溜须拍马,不是靠学历造假,既没有买官卖官,也不是因为“上面有人”。

无私、奉献、忠诚、担当,外加吃苦耐劳,恐怕是强玉凤当年能够脱颖而出的缘由,这也是她后来能够“从哪里跌倒又从哪里爬起来”的秘诀。

仪表厂走出的“铁姑娘”

1938年强玉凤出生于南陵县奎湖镇一个中农家庭,1958年中央提出“大跃进”的口号,号召全国的工业生产赶超英国。借助“大跃进”的“东风”,强玉凤被招进芜湖市仪表厂当了工人。当时仪表厂刚刚开始土建,需要挑土方,一般城里的小伙子大多挑不动,强玉凤一个姑娘家却干得极出色,从此有了“铁姑娘”的名声,第二年她就在厂里入了党。

然而好景不长,1960年为了克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困难,工厂精简人员,强玉凤遭遇了人生第一次“下岗”。

好在拥有“共产党员”这个用强玉凤的话说“在当时很吃香”的光荣称号,街道上对她十分关心和看重,将一个正好缺人领头的生产小组交给她去负责。虽然那是一个“烂摊子”,组员也多是残疾人和当时所谓的“四类分子”,但敢闯敢干的“铁姑娘”本色让她决定迎难而上。结果短短几年就把这个“街办摊子”发展成一家拥有100多名工人的集体企业,并挂起了“工农机械厂”的牌子。

即便在文革期间芜湖出现较大规模武斗的严重局势下,强玉凤领导的工农机械厂一直没有停产。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曾亲临芜湖平息事端,当他获悉堡垒林立、剑拔弩张的“城市乱象”中竟有像强玉凤这样的集体小厂继续“抓革命促生产”,内心颇为欣喜,亲临现场参观指导。

强玉凤回忆说:“那时候我算成了红人,在铁山介绍情况,好多省市领导都在场。接着市里开党代会,就把我选为市委常委,没过多久,又选为省委常委。”

对于强玉凤来说,在芜湖掌管一个百十来人的小厂问题不大,但让她一步登天担任省领导,无论是政治眼光、领导能力还是知识储备,显得有些先天不足。正像1980年中共中央在一份转发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报告的批语中所说:“让劳动模范担负一定的领导职务,一定要考虑到,使这种职务同他的能力、水平相适应,不要让他们担任不能胜任的领导职务,更不应当一步登天,提得太高。”

“不上班不知道还能干什么!”

1976年粉碎“四人帮”不久,强玉凤被免去一切职务回到芜湖,被安排在一家企业参加劳动。毕竟她所犯的政治错误很多并非是她个人原因所致,组织上保留了她的党籍,又先后安排她到一些企业担任领导。

“从群众中来”的强玉凤自然不怵“到群众中去”,各项工作中规中矩,各种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又回到了她的身上。1995年退休的时候,她是新芜环卫所所长。

退休以后的强玉凤以个人资产做抵押办起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物业公司,经营保洁和物业管理等业务。如今公司已经运行了二十多年,与我上次采访她时的状况相比较,这些年公司发展得似乎并不顺利。

目前玉凤物业公司管理的多是一些比较老旧的小区,物业收费标准很低,但即便有些小区每户一年应缴的物业费不过一两百元,欠费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何况强玉凤年事已高,让她再像当年一样和环卫工一起扫马路、掏阴沟已经力不从心,更不必说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让企业转型升级、去与外来实力雄厚的物业管理公司抗衡。

好在儿子和媳妇如今像她一样,也是以公司为家,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引进一些专业设备、推出一些专项服务等方式为公司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既然孩子们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您为什么还不肯回家歇着?”我问强玉凤。

“我一生除了工作,没有别的爱好,也不会做家务,不上班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强玉凤笑着回答说。

记者 吴小兵 文/摄

回忆不同寻常的个人经历,强玉凤如数家珍,许多细节依然记忆犹新。

新闻推荐

邮政致力农村电商发展 南陵大米走向全国企业发展有了提升 困难农民多了收入

本报讯9月20日上午,南陵(吴祥)大米走向全国发运仪式在南陵县举行。这是芜湖市邮政致力农村电商发展,公益助农的又一个成功典范。从9月16日南陵(吴祥)大米通过邮政“邮乐购”平台上线加入电商行列后,前后...

南陵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陵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