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使” 记一位眼科白衣战士

芜湖日报 2022-03-21 15:33 大字

女护士看了我们的挂号单。

“你们来找鲍丹主任?”

“是的。”我热情地回答。

“你们来看。”那年轻的女护士站在窗口指着那上山的小坡坡,见一年轻的女医生,匆匆地向小山坡快速地跑去。从背后看这女医生年纪很轻,个子不大,行走快捷,走起路来一纵一纵地快步前行,她戴着口罩,从斜面看到,她大大的眼睛闪闪发光,她那简易的一把扎起的、非常漂亮的乌黑扫把美发,甩动在她的两肩下,显示出青春活力。我注目看着她走进了大楼,一层大楼是眼科住院部,七层是她工作战斗的地方——眼科手术室。今天她有两例手术。

预约,我们只有明天再来。

当我和老伴走出医院大门回身抬头时,门诊部大厅楼顶那醒目的“繁昌区人民医院”七个大红字又跳入眼帘。我每天在夜幕降临时总要在我家后进的阳台上看一看这红亮红亮的七个大字——繁昌区人民医院,是不是看得清楚,这字体是否变形,它可以检测我一只有疾病的眼睛。

高坡上建成的是住院大楼:一层是眼、耳、喉、鼻科,二层是外科,三、四层是内一内二科,五层是骨科,七层是综合分科手术室。那七层住院部大楼,对一个小县城来说可谓毫不逊色,巍伟壮观。

院大门右边是近年来刚建成的“繁昌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120)。输液打点滴安置里面。

宽敞的地下室内开设了B超、CT、胸透等等科室……

尤其是中心大厅内书写着:

“给我一份责任,还你一份健康”两行醒目的大字,给广大病患者一份温馨和安慰。

按照国家建设的整体布局,繁昌县已改成区建制,但,繁昌医院在领导和广大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绝不逊色,在医疗战线上一定仍是佼佼者。

在回家的路上我在细细地回忆,新中国成立前后山城繁昌,只有南门桥边的一家药店,群众一般的小病小痛,买点药丸膏丹就可对付。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中期才在原电影院的西边一幢大屋中建起县医院,那时只开设中西医内外科门诊和住院治疗,1957年才有了一喻姓老医生可做腹部手术,那也是小小山城繁昌广大群众传说的佳话——繁昌医院也可开腹部大手术了,盛赞繁昌了不起。

改革开放以后,紧跟大建设的步伐和繁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院迁到了峨山脚下,在原是一教堂的破旧地址上建起了繁昌县人民医院,更进一步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困难和伤病痛苦。

新建成的门诊四层大楼,开设了内科、外科、中医科室、妇产幼儿保健科室,在门诊大楼的不远处,建成了两幢大屋,开设了内科、外科住院部,这情景确实使广大人民群众感戴党的恩情。

多年来,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唯有病痛折磨苦不堪言,治病看病不能代唿,例如五官科虽有,就缺眼科开刀手术一环。奇怪的是,近年来繁昌城乡多见眼科病患者,尤见白内障患者居多。前两年都上芜湖市马塘、二院、弋矶山就诊,那里患者众多,求医困难。也有到环城、红十字医院求诊,他们都是请来芜湖多院医生专家前来治疗。开刀以后,略作交代就要离开,他们也实在很忙。

外行人难以知道,这眼科的手术护理是一个非常仔细、复杂的过程,稍有不慎,不但前功尽弃,而且后患无穷!

区医院领导,察民情,知民苦,寻来青年人,单名一个丹字——鲍丹主任外表看她不显山,不露水,朴实无华,讲话细声细语,态度热情,待人和善,讲解细心,病人欢喜。我老伴开白内障,开纱罩时突叫“好亮啊”,险险跌倒,医护人员齐声鼓掌,向病员祝贺,医者病者同声欢呼,真是一个美好的时刻,光明的时刻。

遵医嘱三日即可出院,医生详细嘱咐,十日再去复查,这是免费的,再过一星期去检查更有热情的鲍丹主任和眼科医护人员细心指导安得完全康复。

我突然想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那是说有了遮风避雨的房屋,眼睛术后,大放光明,谁也可以理解病患者此时的心情应是同样的……

年轻的鲍丹主任工作细致,一再嘱咐:“近期不能洗头淋水,不能提早进厨房油煎火烤,第三呢……不能长时间低头做事。”

年轻的鲍丹医生,对服务人民抱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拥抱科学和技术,服务群众,解决群众的病痛和苦难,这确是白衣战士的天职。

佘之文

新闻推荐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全冰)日前,繁昌区潘冲村党组织领办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其中,农民占成员总数96%,党员占66.6%。这个...

繁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繁昌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