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白茶“出师记”

芜湖日报 2022-03-02 00:45 大字

周其才正在查看茶树长势

天一转暖,万物蓄势待发。

在繁昌区孙村镇梅冲村万春源白茶基地内,层层茶园绕着山体涟漪般延伸。半米高的茶树上,茸茸嫩黄正在生长。

去年,这里采收湿茶10万斤,全部打包送往浙江省安吉县加工销售。今年,这些茶有了新品牌——繁昌白茶,设在梅冲的加工基地建设项目也摆上了议事桌。

春天来了,属于繁昌白茶的新一轮丰收近在眼前。

安吉白茶在繁昌扎下根

汽车沿着山间的水泥路疾驰而上,停在一处高地。坐在一个名叫“梅亭”的石亭里,抬眼望去,层层叠叠的茶树覆盖了好几座山。“这里一共2300余亩,这5个山头有1500亩,翻过山还有800亩。”梅冲村村委会副主任沈杰说。

据其介绍,这些茶树都来自安吉白茶的核心产区——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2017年,白茶基地作为繁昌区政法委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梅冲。2018年,投资方安吉客商从当地购置“白叶一号”茶树种苗开始在基地内种植。后又陆陆续续扩大规模,资料显示,项目计划建设的茶园将达5000亩,总投资8000万元。

安吉白茶是一种稀有的变异茶种,茶芽颜色会随着时令发生变化,清明前的嫩叶是白色的;到了谷雨后,嫩叶会逐渐变为全绿。它的特殊正来源于“白叶一号”本地特产树种。因此,安吉白茶茶树产“白茶”时间很短,通常仅1个多月左右。

虽然与安吉白茶是同一品种,但繁昌的一方水土也养出了细微的差别。“两边的气候和土壤都不一样,所以茶喝起来还是有区别的。”沈杰告诉记者,“甚至梅冲的土壤更适合白茶生长,茶叶成熟比安吉那边还早一个多星期呢。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可以提前抢占市场。”

正是这点细微的差别,奠定了打造繁昌白茶新品牌的基础。2021年,繁昌白茶在“中茶杯”第十一届国际鼎承茶王赛春季赛中,被评选为绿茶组金奖。于是,顺理成章地,今年的采摘湿茶虽继续送往浙江加工销售,但繁昌白茶新品牌也开启了独立自主、独当一面的新篇章。记者在基地办公区看到,墙角堆放的包装箱上都打上了“繁昌白茶”四个大字。沈杰还告诉记者,随着规模的扩大,加工基地建设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未来这里将建立精品型、规模型、标准化、智能化的精品茶叶示范园区和高标准茶叶加工基地,打造生态白茶观光园。”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进入了白茶采摘季,基地上下也正做着充分的准备。从河南省三门峡市聘请的1000余名女工也已就绪。“去年基地采湿茶10万斤,今年估计会更多。”沈杰笑着说。

荒山上建起“绿色银行”

眼下,满山的白茶正成为梅冲人增收致富的新期待。

“我们村身体还能干的老年人基本上都在山上务工,几十元一天,一个月2000多元工资揣在‘荷包’里,好舒服哩!”乐呵呵地对着记者说出这番话的人叫周其才,年轻时是梅冲村三良生产队队长,现在是基地现场管理人员。天天山头山脚来回跑,为60多名工人安排浇水、施肥、除草等工作。“别人都是每天走1万步,我每天5万多步都不止。”虽然辛苦,但能够老有所用、老有所为让周其才很满足。74岁的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说话也中气十足。“如今家里有好几口人赚钱,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而就在4年多前,周其才们却守着山林没事干。基地的建成解决了梅冲及周边村50-80岁老年人就业问题的同时,也让荒林重新焕发了生机。

“以前山上都是自由生长的乔木,很少有人光顾和打理,现在全种上了白茶,山变好看了,也带来了名气和人气。”沈杰说,最明显的变化是实现了水通、电通和路通,水泥路等基础设施的修建彻底改变了山上闭塞的旧面貌。“现在交通方便多了呢。”

种植白茶的“溢出”效应还在扩大。记者从孙村镇获悉,梅冲白茶基地内的水泥路正在被打造成山地自行车与徒步赛道,梅冲人即将吃上“生态饭”。据了解,该赛道现已完成大部分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即将建成并投入运营。未来,这里将逐步打造成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山地自行车与徒步训练和比赛基地。

赛道项目负责人胡杰介绍,梅冲山地自行车与徒步赛道环境优越,是理想的比赛场地,今年就将组织一场国家级山地自行车比赛,目前正在进行赛事策划等前期工作。

也许,不久的将来,你就可以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梅冲垄垄的茶树间,在清新自然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骑行乐趣。

□ 记者 付君兰文通讯员 朱海兵摄

新闻推荐

销售“稻虾米” 新春“开门红”

本报讯2月24日上午,春风轻拂,艳阳高照,繁昌区繁阳镇缸窑村一辆小货车将客户订购的300袋“稻虾米”送到指定地点,迎来了新春销...

繁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繁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