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繁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发力

芜湖日报 2022-02-14 00:40 大字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储翔宇)近年来,根据中央、省和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繁昌区委区政府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三大保卫战,加快建设天蓝水清土净的美丽繁昌,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繁昌全面落实钢铁、铸造、建材等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规定,区内3家钢铁烧结企业、5家水泥企业均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了26台工业炉窑治理工作及16家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面淘汰了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园区企业全面实现“煤改气”清洁能源改造或集中供热,城市建成区全面取缔原煤散烧。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38.31%,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加强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创新推行露采非煤矿山“9+2”综合监管,完善管理封闭生产、矿产品运输等工作机制,27家矿山、水泥、烧结企业完成冲洗平台升级改造,1200余辆矿产品运输车辆安装覆盖系统。有序推进全区矿产品运输廊道化,南方水泥矿山廊道建成投入运行。建成全省首个全域全天候科技管矿信息化监管平台,全区46个监控点全部建成、投入监管运行。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累计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487家次。2021年以来该区PM2.5日均浓度为32μg/m3,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5%,重污染天数为零。下一步将重点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积极开展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持续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保障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繁昌依山傍水,在水环境方面,除了有18.22公里的长江岸线资源禀赋,区域内还有黄浒河、漳河、峨溪河、横山河等大小水系,碧水保卫战是该区生态环境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繁昌区严守长江岸线“1515”三道防线,扎实开展“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大行动,织密织牢长江生态防控网。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创新开展无人机巡河,常态化开展第三方检测,入选2020年省政府河湖长制工作激励市、县(区)名单。区内9个港口安装充电桩25个,不断提升船舶、码头产生的雨污水和废弃物收集能力。全面实施总投资18.26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安定圩等城区黑臭水体、长兴圩等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部完成,未出现返黑返臭现象。各镇政府驻地及34个省级美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保障饮用水安全,新港水厂、芦南水厂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已划定保护区,并逐步实施规范化建设。结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完成区级以下“万人千吨”水源地整治,排查、检测182个长江入河排口和159个支流排口,水源地、长江监测断面及黄浒河等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提到净土保卫战,离不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固废、农业固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经过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该区固废监管体系逐步加强,已初步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目前共有143家固体废物产生单位纳入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业固废可追溯、可查询,2020年利用处置率达99.2%。深入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化肥使用量持续下降,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比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比率分别达94.6%、95.0%。2020年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达98.9%、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0.28%,农膜回收利用率82.38%。2020年以来,该区产生工程渣土约29万方,再利用率为100%。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

“为了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我们还在持续实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生态环境‘一统筹两增加三减少四整治五提升’等专项行动等。”繁昌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对已完成整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还不定期地开展“回头看”,针对新发现问题、反弹问题,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整改时限,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障群众生态环境权益。

新闻推荐

教育民生工程照亮学子成长路

□记者吕成黄薇是湾沚区西河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在学校任教已有6年多时间。“刚来学校的时候这里的环境让我有些惊讶。学...

繁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繁昌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