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中分”
从繁昌城区驱车沿S339公路往西行驶二十分钟左右,一个名叫“中分村”的漂亮村落便映入眼帘。沿着村庄干净平坦的道路信步而行,入眼处尽是青砖、鳞瓦、翘檐,纵横交错的小径,潺潺而响的溪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昔日的革命根据地,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建设典范。
我几乎每年都要到坐落在该村的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纪念馆瞻仰,感受红色文化,汲取红色营养,感悟红色力量。由于在乡镇工作,我对时下的乡村状况并不陌生,又由于我经常参加市、区作协组织的赴乡村采风活动,跑了很多富有特色的美丽乡村。不过,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中分村。我觉得中分村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历史和人文底蕴,更特别的就是,其全身散发出红色文化的魅力,让我留连忘返,百来不厌。
抗日战争期间,中分村曾经是新四军第三支队抗击日寇的主战场和司令部所在地。这里是新四军第三支队抗击日寇时间最长、战斗规模最大、战斗遗址和伤亡人数最多、最为悲壮、最具纪念意义的地方。那段岁月的烽火虽然早已熄灭,但给中分村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并已成为宝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村边有一棵挺拔俊秀的“连理树”,据说谭震林和爱人田秉秀(后改名葛慧敏)就是在这棵“连理树”下从相识,到相恋,最后成为革命伴侣的,成就了一段战地佳话,也给中分村的红色文化增添了些许浪漫情怀。
在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纪念馆,我每次都要认真聆听“中国好人”徐孝旺老人为我们讲解关于繁昌五次保卫战的场景,都要仔细观看馆内珍藏的那一帧帧照片和一件件实物,以及这背后的一段段感人故事,切身体验着中分村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深刻感受着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分村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及谭震林旧居14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部旧址纪念馆重建于2006年,老区村民为怀念老一辈革命家,本着一颗感恩之心,怀着崇敬的心情自筹资金,在原址按原貌建设。馆内收藏了新四军第三支队珍贵文物30多件,拥有图片资料80多份,文字资料3万多字,观瞻教育内容十分丰富。
在纪念馆里,我每次都能看到一位老人,他总是穿着一件洗得泛白的灰军装,腰间扎着一条老式军腰带,别着一副扩音器,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义务讲解抗日将士故事。他就是2013年当选为“中国好人”的徐孝旺。56年前,他早在小学任教之余,就倾其所有,四方探寻,八方借力,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到处采集民间记述资料,努力找寻抗日遗物,多方搜集当年新四军三支队在皖南活动的史料,访问过抗日老战士,求证过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本地老人。2006年,他退休后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份红色文化事业上。他带头出钱出力,并动员村民自发筹集资金40余万元,在中分村原址修建了“繁昌县新四军三支队纪念园”,把原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谭震林故居、三支队阵亡将士烈士墓修缮一新。从那以后,他就甘当一名义务宣传员,向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讲述那段烽火岁月,大到整个皖南抗战局势,小至抗日将士住过的民居、用过的物品、战斗的细节,以及村子里每个人与抗日的故事,将远去的战争鲜活地展现出来,让大家深受革命传统教育。
每次听徐老讲解,我都会怦然心动,多么可敬的老人,多么执着的追求!寒往暑来,风雨无阻,信念如磐,他始终坚守在这一特殊的“课堂”。只要有预约,他都会提前来到现场,如果是临时请他,他也会想办法及时赶过来。多年的坚守,他从满头青丝到皓首华发,将繁昌革命史讲深讲透,让我们从家乡的革命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这位老党员的坚守,对我来说,就是一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党课。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执着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坚守的力量、榜样的力量!
今天的中分村上空清静明亮,村内安宁平和,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只留下了美丽的村落、清澈的小溪、葱郁的山林和淳朴的民风。走出中分村,写在脸上更多的是敬仰,刻在心里更多的是思索……每次中分村之行,我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已成为永不消逝的红色记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重温那段峥嵘历史烽火岁月,透过一幕幕珍贵的历史画卷,收获甚多感慨甚多思考甚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人民能够当家作主,多少革命志士辞别亲人,抛头颅、洒热血,无惧无畏,甘愿牺牲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以中分村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遗址纪念馆为代表的一处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具有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已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我们、对我们的后人,都会产生永久的魅力,都会放射出璀璨的光芒!警示我们去珍惜这和平的生活和宝贵的生命,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和平日子,更是激励着我们去努力工作,去创造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星子
新闻推荐
芜湖市瑞之地地产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中央公园10、21、31、32、36、37、38、39、50、51、52、53、55、56、57、58、61、62...
繁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繁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