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记者”成长记

芜湖日报 2021-05-20 10:12 大字

我是一名“草根记者”,我的生命、我的根就在孙村的沃土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从大队立窑厂走进乡政府,除了完成乡广播站“孙村新闻”“普法园地”等自办节目的采编任务外,还要出《孙村情况》简报。那时没有电脑,所用稿件全靠我们刻蜡版,然后用一个黑乎乎沾满油墨的滚筒印出来。让我难忘的是有期《孙村情况》刊发了《为了人类不可再生的资源——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考古学家在孙村迫寻远古人类化石纪实》稿件,后来成为繁昌人字洞这个“国保”单位的第一篇报道。

光阴似箭,我的试用期很快结束了,《孙村情况》赢得了人们的赞许,而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天,对我来说终身难忘。

党员代表着奉献,也代表着力量。入党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日后的工作中当标杆、做表率。首先如饥似渴地阅读了中外文学、世界历史等各方面的书籍,以此提高自己适应工作需求。其次报名参加全国各种新闻写作函授班深造。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我所写的新闻作品屡屡刊登在国家和省市报刊上。对工作的激情、对新闻的热爱,我先后被镇党委任命为孙村镇文化站副站长、孙村镇文化广播电视中心副主任等职。我的新闻作品和书籍也获得了许多奖项。

在从事乡镇宣传工作34年中,我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采访,而新冠疫情期间的一次特殊采访尤其让我难以忘怀。2020年2月15日早晨,我冒雨从孙村镇赶往繁昌县医院采访孙村姑娘刘芳。她是县医院护士,参加安徽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欢送仪式一结束,我立即冒雨赶回家中,放下照相设备,来不及换下湿衣服,便一头扎进书房,将抓拍到的图片、采集的素材,整理出来,迅速对外发稿。其实,这只是我宣传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结合工作,我抓住各种时机、平台宣传孙村,宣传孙村的人和事、景和物,为家乡建设助力。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红色书刊”专题,然后按图索骥。现如今,我家书房已装载不下这数万卷(册)的图书报刊了。于是,我花费3万多元,购买了8个书架,将自家后院约120平方的平房重新粉刷修葺了一番,建设农家图书馆,将我收集得来的书报资料“共享”给大家,让当地周边的留守儿童、父老乡亲等都可以来免费阅读。我不仅自己建馆“共享”,还将自己收藏的部分图书捐赠出去。孙村镇非公党建活动中心建立之初,我将自己珍藏多年的200册图书报刊捐了出去。梅冲村乡村文化馆建立时,我亦是如此。俞乃思

新闻推荐

从“一停多用”到“一户不停”

本报讯4月28日,在35千伏新港变电站10千伏Ⅱ段母线停电作业中,繁昌区公司打破以往变电站改造需要10千伏出线停电,并结合停电...

繁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繁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