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峨山上再说“峨”
细心人会发现,在今天的繁昌区、三山经开区一带,有许多地名总是离不开一个“峨”字。繁昌区东南面有座“峨山”,峨山东面是“峨山镇”。城区有条“峨溪河”,峨溪河上有座“金峨大桥”。繁昌主街道的命名也有“峨”字,有一条是“峨溪路”,另一条是“金峨路”。城区东门有峨溪公园、峨溪春早公园,城区西面有峨溪花园。相连的三山经开区不仅有“峨桥镇”,也有一条“峨溪路”,而“峨山路”已经由市中心延伸到了繁昌经济开发区(横山)。那么,这个“峨”字,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峨山
峨山,原名 “金鹅山”亦叫“金峨山”。这座山名传说来源于一段古代神话“金鹅的故事”。“峨”是由“鹅”演变而来。
神话传说:在峨山头的东南山坡,有一个山洞,洞里有一对天鹅,全身金色羽毛,每日绕着山坡飞来飞去,人们就叫它“金鹅”,金鹅所住的山洞,人们就称之为“金鹅洞”(在繁昌区委党校西侧山上),金鹅鸣叫声如乐曲般优美动听。这对金鹅,曾经用泪珠凝成乌云,变成甘露从天而降,为当地解除旱情,给老百姓带来丰收。当金鹅遭到恶人暗算生命垂危时,一只负伤的雄金鹅化作一座山,将恶人(贪官和无赖)压在了山下,人们称这座山为“金鹅山”,也就是现在的峨山。另一只负伤的雌金鹅朝东北方向飞去,在峨溪河上化作一座小桥,方便百姓通行,人们就叫它“金鹅桥”,鹅桥慢慢成了地名。而连接金鹅山和金鹅桥的小河,人们就称作“鹅溪河”。
清代乾隆乙卯年(1751年)《繁昌县志》对《繁昌县山水图》 描述:“繁城嵌万山中……北枕大信,南拱金峨,梅山、隐玉列于东,铜山、大阳亘其西,实据山川之秀,当五乡之会。”
金峨山,俗称峨山头,横亘于县城东南面,顶峰海拔182米。站在峨山头向西俯瞰,整个城区尽收眼底。山头北端亦称棋杆山、南端有官山。繁昌至南陵县公路由北端向东南面绕过。上世纪80年代前,这条路就是205国道,是芜湖通向皖南的主要交通要道,也是“皖南门户”通道。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一直妄想占领繁昌县城,作为其进攻泾县云岭和徽州屯溪的战略要地。
峨山头是控制繁昌县城的制高点。1938年12月11日,驻守繁昌的国民党川军全部奉命撤退,日军迅速占领繁昌。1938年12月15日,新四军第三支队来到繁昌,于12月26日将日军赶出繁昌城。此后两年,新四军三支队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大小战斗近200次,取得了繁昌保卫战的胜利。特别是1939年11月8日,日军分3路进攻繁昌,早上7点向繁昌县城发起进攻,上午9时攻入县城,开始向守卫峨山头的三支队六团三营阵地发起猛烈攻击,企图占领制高点,控制全城。六团三营战士在峨山头与敌军短兵相接英勇作战,以短火力顽强抗击,击退了日军数次冲锋,牢牢控制着峨山头高地。下午2时,日军猛烈炮击峨山头,几百个日军向山上猛冲,三营奋力还击,打退了敌人。下午3时,新四军开始从四个方向展开总反攻,六团三营一部从峨山头直扑城内,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歼灭了大量日军。战斗持续到下午三点多钟,日军用3辆卡车将尸体运走,战斗结束。
这场战斗史称“峨山头搏斗”,战斗中击毙击伤日军百余人,是繁昌保卫战最为激烈的战斗之一。
峨山头,蕴藏着大量的石灰石(碳酸钙)矿资源。新中国成立初,为了经济建设需要,曾在山下兴办过采石场、石灰窑厂、碗瓷厂等企业。上世纪70年代后,围绕峨山脚下3面,陆续建设投产了5家水泥厂,二三十年生产水泥近千万吨,为繁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对自然环境造成毁坏和污染。2005年初至2007年7月,县政府关停了峨山脚下的所有水泥厂,恢复植被。如今,风雨早已涤去峨山植被上的烟尘,整个峨山又变得葱茏青绿了。目前,政府正投入巨资打造“峨山沿山休闲景观带绿道”,把峨山变成优美的城市公园。
峨山,作为地名始于南唐,当时行政区域地名为金峨上乡,范围包括原赤沙乡、城关镇和峨山乡的部分村。1955年区划调整重设乡镇,在峨山南面山脚下设乡政府,故名“峨山乡”。后几次变动,至2007年5月改为峨山镇。峨山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并将其所辖区域统称“峨山”。
峨桥,应该是神话故事中的“金鹅桥”所在。因地处峨溪河下游,古称“下峨桥”。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萧云从(1596-1673),于明永历3年,也就是清顺治6年(两朝重叠,1648年),应太平府推官张万选的邀请,为其选编的《太平三书》插图绘制《太平山水图》。将太平州所属当涂、芜湖、繁昌地区山水名胜绘图43幅。其中:“繁昌卷”诗画13幅,画中有诗。其中一幅就是《峨桥雪霁》。《峨桥雪霁》描绘冬日的太平之景,寒冬腊月,茫茫白雪覆盖着山川原野,枯藤老树以及溪水也泛着阵阵寒意。唯有路边的一株古梅散发着阵阵幽香,引人驻足观望。只是苦了欲过小桥的书生,骑着毛驴战战兢兢地准备过小拱桥,又担心路滑危险,书童只得将书担置于一旁,牵着毛驴护送主人过桥。萧云从在图上还选配了明代著名诗人严允谐描写峨桥的一首诗:“玉龙战罢鳞甲摧,玉妃无数下九垓。溪桥高下银成堆,金乌飞上榑桑枚。顿令万物生光辉,客骑驴背去复回。忍寒渡桥君试猜,不是寻诗定访梅。”
峨桥
峨桥,作为地名,原名金峨下乡,包括原横山乡、峨桥乡、浮山乡、三山至中沟、澛港漳河边。民国期间曾设置凝峨乡。1951年设区划乡,曾以峨桥为名设峨桥区;1955年撤销区建置,设峨桥乡;后又由“乡”改“公社”“镇”,峨桥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并将其所辖区域统称“峨桥”。2006年从繁昌析出划入芜湖市三山区,今属三山经开区。
上峨桥
繁昌老县城的南门桥原名叫“上峨桥”,因地处古城墙南门,人们俗称为“南门桥”。1996年12月20日,在峨山脚下600米处的峨溪河上开工修建的一座横跨峨溪河大桥,就命名“金峨大桥”,大桥南北两端连接新建金峨路街道,总投资290万元,是繁昌城区一条繁华街道。
峨溪河
峨溪河,源于繁阳镇的范马冲,流经城区金峨桥、南门桥(古称上峨桥),止于峨桥镇汇入漳河。流程23公里,属季节性河流。繁昌古代人口稀少,峨溪河上游水源无水库,森林面积大、水分涵养多。加之生产、生活用水较少,正常年份河水断流时间相对较短。峨溪河曾经是繁昌水上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繁昌出产的煤炭、粮食、竹木柴炭等,很多都是通过小木船航行至峨桥进入漳河,再经澛港入长江外运。峨溪河沿岸的农民亦通过水路将农副产品运到县城销售,再运回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也节约了运输成本。在繁昌使用自来水之前,峨溪河一直是繁昌县城及沿河两岸人民生产、生活重要水源。所以,峨溪河,也是繁昌人民的母亲河。
伍先华(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弘扬诚信美德,营造诚实守信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氛围,近日住房公积金繁昌区管理部根据《芜湖市住...
繁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繁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