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记忆里的 “皖南事变”突围

芜湖日报 2021-01-11 00:37 大字

我的父亲盛孝如,1927年11月出生在繁昌县(今繁昌区)马坝鸡蛋冲。他9岁开始为地主家放牛,经常吃不饱、挨打,不识字,当时家里日子很难过,后来只能住在村子的盛家祠堂里,讨过饭,吃过观音土,小时候很苦。

1940年12月下旬,父亲的伯父盛中炳讲:“没饭吃,我带你去当新四军去,那里人好!有饭吃!你去不去?”父亲说:“有饭吃我去!”盛中炳又讲:“你年龄小,去了以后扫扫地、端端水、拎拎东西还做得了?”父亲说:“做得了。”后来才知道盛中炳是中共地下党员。经盛中炳介绍,村里包括我父亲在内一共有16人参加了新四军。父亲回忆说,这16个人中有大喜子、甫今、财子、金喜子、来子、徐应传,当时都在一起放牛的,其他人记不起来了。当年12月下旬的一个早上,盛中炳带领这16个年轻人从繁昌经南陵往泾县走。到达泾县茂林找到部队后,几个年龄稍大的当时就被编进了部队。父亲年龄小,过了好几天,也就是1941年1月1日才被批准入伍。从此,我的父亲就成了一名新四军战士!

入伍后,部队给父亲做了两套衣,一套灰色单外衣,一件灰色小夹袄。部队就驻扎在泾县茂林。当时,父亲还不会打枪,到了1月7日突然枪声四起,到处是喊杀声,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了。父亲说,当时战斗异常惨烈,怎么打都冲不出去,好像敌人越打越多,到处是牺牲的战友。经过几天拼杀,我军伤亡很大。部队组织大家全力突围……突围途中,父亲突然看到几个新四军战士用担架抬着一位首长,当时的情景让父亲终生难忘!从一起突围的一位干部口中得知,担架上的首长叫李步新。在父亲当时的眼里,当时只知道这是一位首长,并不知道他是什么职务。首长坐在担架上,一边扶着担架,一边大声呼喊,父亲到现在还记得他讲的几句话,首长说:“共产党员、革命战士,你们一定要想办法突围出去。”然后他又说:“突出去一个,就是保留了一个革命种子,你们要向江北突围,过江后找曾希圣……”首长当时临危不惧的样子和对党无比忠诚的决心,对正在突围的新四军战士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坚定了大家突围的信心。

父亲这支队伍当时是从茂林塔岭山向江北方向突围的。他记得塔岭山还有一座塔,突围中,聚在一起的有十五六个同志。突围时大路不敢走,村庄不敢去,白天不敢走,只能晚上走,而且只能走小路。所以路特别难走,到处都是带刺的野草。撤退中,原来的十五六个人又打散了,这时,父亲他们几个人遇到了一位首长,于是大家就跟着他继续突围。这位首长叫李务本,是湖南人,对父亲特别好,因为父亲当时14岁不到,有时跑不动,或者遇到特别难走的地方,李务本总是搀着父亲往前走。他还一路上鼓励父亲:“我的娃儿,跟上!”

在突围中经常遇到国民党士兵的堵截,时有枪战发生,父亲他们只能边打边突围。当时天寒地冻,父亲他们专拣难走的路,危险小些。在李务本的带领下,突围的队伍白天隐蔽,晚上向江北方向悄悄移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突围队伍来到了铜陵狮子山附近的一座庙里。经过侦查,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大家于是就在庙里停留下来。这时,经清点人数,只剩下8个人了。当晚,李务本决定,大家就在庙里住下来。这时,天下着大雪,大家感到又累又饿又冷。庙里没什么吃的,找来找去,在附近找到一条野狗,将狗宰了每人吃了一大碗,但大家都舍不得吃光,还留了一半以备第二天吃。第二天晚上,队伍要出发了,经过做工作,小和尚答应带路。李务本带领大家从狮子山下山经过繁昌黄浒、孙村后从红花山再穿过库山来到了戴冲。山脚下有一个洞,大家就藏在里面。次日早上,附近有一位同情新四军的大嫂手提一个篮子,给父亲他们送来了不少粑粑。在洞里待了几天,后来在大嫂家的后山搭了个棚子住下,多日来突围使得大家体力消耗很大,十分疲劳,李务本决定休整几天,同时再侦察一下周边敌情后,为过江做准备。

当时,繁昌驻扎的是国民党三战区144师,正在到处设卡搜捕新四军突围人员。红花山头、库山头,横山还有日本鬼子的据点,对江边一带封锁得很严。大约十来天后的一个晚上,父亲他们到达了江坝油坊嘴。这时,李务本终于与当地的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在组织的安排下,父亲住在了地下党员孙泽华家,大家都称呼他妻子为邢师娘。父亲年纪小,喊邢妈。孙泽华家日常有两个放牛娃,其实都是放哨的。在孙泽华的组织下,给大家准备了一条小船,于第二天晚上分两批把包括父亲在的18名“皖南事变”中突围出来的新四军战士送过了长江。

有一件事让父亲终生难忘。上船前,邢妈特意煮了几个鸡蛋给父亲带上。她说:“到江北后,万一肚子饿了就把鸡蛋吃掉……”新中国成立后,父亲特地来到了孙泽华家拜望感谢他夫妻俩!还在他俩的盛情挽留下住了一夜,共叙当年革命往事。父亲一直说他们是革命的功臣,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到达江北后,立即有人前来接应,随即把父亲他们安排到当时的无为白茆洲。见到自己人,大家都感到特别亲切。部队首长让大家好好休息,休整一段时间,父亲在白茆洲度过了一个永生难忘的春节。

节后,为了斗争需要,部队对去白茆洲的突围人员进行暂时整编。父亲被编到二中队(后改为五十七团二连),政治指导员是董南才,袁大鹏任大队的军事教导员。暂编后,部队组织突围人员进行集中受训。受训结束后,部队命令父亲他们重返江南,父亲记得当时带队的首长是梁金华。他们的任务是:1、继续寻找“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新四军战友;2、与国民党作长期斗争;3、去皖南红花山继续开辟抗日根据地。接到命令后,大家十分激动,个个摩拳擦掌,希望尽快到达江南,给牺牲的战友报仇!

1941年5月的一个晚上,父亲一行十人左右,由无为白茆洲乘上了一条船,待日军巡逻艇通过后,再全力驶往江南,最后在繁昌江坝的油坊嘴悄悄登陆。到达南岸后,又来到了地下党员孙泽华家。当时带队的领导希望当晚就赶到红花山,但孙泽华说,不能一起走,这段时间盘查得很紧,必须分批走。只能晚上走几个,白天化妆成做生意、走亲戚的再走几个,这样相对安全一些。首长采纳了他的意见。当时,带路的地下党同志叫吴明珠(又名周冲人),比父亲大几岁,身材很魁梧,人很机灵。父亲他们在他的护送下,第二天晚上到达了上级的指定地点——繁昌抗日敌后根据地红花山朱冲。

1952年,父亲转业回到家乡,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2015年还获得了“中国好人”光荣称号。如今,父亲已经去世快4年了。父亲生前曾无数次说起当年他在“皖南事变”突围中的九死一生。“皖南事变”已经过去80周年了,回想父亲当年说过的那些峥嵘岁月,我们更加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盛毅

新闻推荐

积极融入新格局 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汪潜周文瀚五年来,芜湖市商务系统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积极融入新格局,实现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迅速扩张,进出...

繁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繁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