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为长江大保护插上“智慧翅膀”

芜湖日报 2021-01-07 00:37 大字

□记者 潘晔 实习生 韩艳梅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智慧水务等一系列新应用在芜湖应运而生。目前,芜湖排水系统智慧运行管理平台一期工程已通过专家评审。该平台建成后,水环境监管保护工作将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应对”、从传统人工到智能自动、从碎片化治理到全要素全过程治理的转变,为长江大保护插上“智慧翅膀”。

促进水环境长治久清

对于芜湖而言,水环境治理是长江大保护的重中之重。自2018年以来,芜湖和三峡集团合作,采用“厂网河湖岸”一体化方式,共同推进城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PPP项目,努力实现长江水质根本好转。项目建成后,将由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在芜湖运营6座污水处理厂,涉及污水管网663公里、污水提升泵站20座。

“目前水环境治理领域缺少专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水务资产底数不清、监测感知基础薄弱、数据共享通道不畅、运营与监管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相关负责人坦言,想要真正实现长治久清,智慧化管控手段必不可少。目前,他们正在积极推进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在排查、巡检、养护、调度、监督、考核等方面,不断提高水务设施的运行效率,实现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

智慧水务系统既是实现长治久清的有力举措,也是芜湖践行“长江大保护”的一个缩影。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水务资产、运行状态等信息一目了然,让过去“看不见”的都能“看得见”。同时,实现问题智能诊断、污染精准溯源,让过去“说不清”的都能“说得清”;并对问题处理留痕,优化运行调度,让“管不住”的都能“管得住”。

提升长效治理效能

芜湖市区由于管网设施不健全、污水处理能力弱,内河水系沿线老旧小区布局数量多、功能配套不完善,加之城市地势低洼、水网密布等原因,导致部分黑臭水体“反复治、治反复”。

2019年以来,在“一城一主体”原则基础上,芜湖成立了水环境治理办公室,依托三峡集团,创新“厂网河湖岸”一体化治水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00多亿元。随着一批水环境治理项目的陆续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三峡模式”也在芜湖市经开区、无为市、繁昌区扎实推进。

“三分建、七分管”,想要实现水环境长效治理,智慧水务必不可少。近年来,三峡集团按照“流域统筹、区域协调、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开展智慧水务建设,不断完善智慧水务系统的应用功能,为治水工程、系统运维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服务。同时,依托智慧水务系统,进一步优化“厂网河湖岸一体”“泥水并重”等治水模式,确保城镇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让城市水环境质量日益改善。

为长江大保护“助力添彩”

长江大保护任务艰巨。当前,芜湖市智慧水务建设也处于先行先试阶段。今后,该平台将进一步完善应用功能,扩大应用范围,为长江大保护“助力添彩”。

智慧水务如何发挥作用?据了解,一期工程以城南污水系统为基础,建立健全芜湖排水系统智慧运行管理平台,基本完成片区内监测感知体系、配套网络系统建设。通过搭建成数据库框架,构建污水管网数值模型,实现“厂、站、网”数字化与可视化,并上线“GIS一张图”、资产管理、运行监测、综合调度、报表管理、决策支持、绩效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二期工程将深度应用“厂站BIM”模型、管网数值模型、污水处理厂工艺模型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水平,实现“全覆盖、深应用、展智慧、全业务”管理。

“随着智慧水务平台的建设,源、网、站、厂、河(湖)将进行全链路贯通,水环境治理成效也将全面提升。”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们将全面打造一个基于“全面感知、科学评估、智能预警、调度决策”的智慧水务全要素管控平台,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

新闻推荐

画大党建同心圆迸发统战新活力

近年来,和平路街道以党建为统揽,按照“组织机构好、制度落实好、职能发挥好、队伍建设好、创新发展好”的统战工作目标...

繁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繁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