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 有个“田间华佗” 农艺师肖茂盛执着农技推广36年候选“中国好人”

大江晚报 2021-01-07 00:37 大字

55岁的肖茂盛就职于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他从1984年7月农校毕业后,一直兢兢业业从事植保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6年。用脚步丈量田地,用爱心浇灌庄稼,多年如一日地指导种植技术、防治病虫灾害,使粮食增产,为农民增收。他把农民当亲人,默默奉献在芜湖市农业生产第一线,被当地农民称赞为一个人做了10万亩田的“田间华佗”!记者6日从芜湖市文明办获悉,目前,肖茂盛正候选1月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我所学的知识要服务社会”

肖茂盛是在繁昌农村长大的,幼时父亲是生产队长,那时水稻遭遇病虫害频繁,农业技术水平低,农民们束手无策,粮食产量不高。在肖茂盛的记忆中,每年4月份,家里粮仓基本见底了。能够让粮食增产、让大家吃饱饭,是他埋在内心的渴望。

肖茂盛上初中的时候,开始关注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特别是1979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大家种田的积极性更高了。在父亲的支持下,肖茂盛利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和从书上所学的农技知识,成功帮助家中粮食增产,这让他倍感自信。高中毕业后,他报考了安庆农校,立志做农技方面的人才。1985年,他边上农校边指导家里搞小弓棚西瓜,进行人工授粉新技术,当年一举成功,连续两年种植,让家里还清了债务,成功脱贫。大学毕业以后,肖茂盛被分配到繁昌棉花原种场。在棉种场工作期间,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了大量农技方面的知识。

三伏天光脚下田调查农作物病虫害

种粮最怕病虫害。每年的7、8、9这三个月,是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肖茂盛必须光着脚下田,水稻有一米多高,他需要蹲下来,俯身才能看清虫卵。2016年7月下旬的一天,肖茂盛在峨桥镇桂港村进行田间病虫害调查时,因为天气炎热,加上过度疲劳等,晕倒在田边。在场人员反复劝他回去休息,肖茂盛硬是坚持把病虫害调查任务完成才回去。“预报一定要及时准确。药打早了,虫还没出来;药打迟了,又杀不死虫”,肖茂盛说。

2019年,肖茂盛负责全区11.5万亩农作物的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全年准确发布病虫情报10余期,指导科学防治面积20余万亩次,挽回粮食3400余吨。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实现农药负增长,农户每亩增收150余元。他科学制定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配方施肥,降低了环境污染,节省了肥料费用。利用掌握的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配套的化学防除技术,科学指导防治20余万亩,极大地降低了防治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他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幸福指数”

肖茂盛大多数时间都奔走在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有时还要到田间实验。2008年-2011年,肖茂盛独立完成4000余份土样的采集,足迹遍布三山经济开发区40个行政村324个自然村,完成4万余项次土壤养分的化验,为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他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技术培训和技术成果的应用,指导农民科学平衡施肥,实现粮食增产1000余吨,农民增收300余万元,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环境污染。

2013年,三山经济开发区连续高温干旱。峨桥镇种植大户强昌标第一年流转500多亩土地,贷款投入了50多万元种植水稻。遇到灾情他十分焦急,在肖茂盛多次指导下强昌标在大灾之年仍有好收成,强昌标逢人就说:“今年多亏了老肖。”2016年,芜湖连续强降雨,三山经济开发区受洪灾绝收面积3万多亩。在肖茂盛的精心指导下,种植大户潘平承包的800亩水稻在大水之年仍获得亩均450公斤的好收成。以每亩最低挽回200斤粮食计算,肖茂盛就帮他挽回了16万斤的粮食,约合人民币20万元。这样类似的事情一直在发生,肖茂盛也一直奔走在田埂上……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稳定粮食生产,肖茂盛积极开展各类农业政策宣传,一边积极参与防汛值守,一边积极指导汛后的生产自救工作,每有农民求助,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肖茂盛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能将我所学的,用于田间地头,转化为农民的收入,是作为农业科技人的最大心愿。

多年来,尽管肖茂盛获得了诸多荣誉,但他最看重的还是农民们称赞他为“田间华佗”,因为,这四个字不仅道出了肖茂盛在农业技术上的求索与推广,更反映出他对农业、对农民扛起的责任与担当,是对一名农业科技人的高度赞誉。

记者 胡芳

新闻推荐

男子火场晕厥 消防员果断实施心肺复苏

本报讯2020年12月29日11时55分左右,芜湖市繁昌区安定西路附近,一处公租房突然起火,消防员在紧急疏散楼内人员时,一名被救者突...

繁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繁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