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普查员在敲门

芜湖日报 2020-11-13 00:37 大字

11月1日零时起,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全市2万多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走街串巷、登门入户,逐户逐人进行登记。

“盘点家底”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如果按照全市377.8万常住人口和389万户籍人口来估算,平均每名普查员需要收集近200人的基础信息。有的人一大早出门深夜才能回家;有的人需要辗转多次才能联系上户主;有的甚至走进田间地头收集信息。

55岁的徐华春现任繁昌区孙村镇八分村村委会主任,今年是他第四次参加全国人口普查。11月9日清晨,寒风飒飒,徐华春披着一件外套,带着智能普查设备走进庄稼地。“鲁大姐,身份证号是多少?”“去年11月1日到今年10月31日,家里人口有没有变化?”徐华春对照申报项目逐一提问,信息录入完毕,经对方核实无误并签字后,完成了登记。

“村民们一大早就去地里了,白天几乎都不在家,挨家挨户守着,不如直接去地里登记方便。”徐华春自信地说,因为在村里工作了三十多年,对家家户户的情况都了然于胸,这有助于信息普查和登记。

如果要说困难,徐华春坦言,对于他的年龄来说,一开始使用智能设备的确是个挑战。“学会了就不难,而且比以前更加方便快捷。”徐华春说普查正式开始前,他已经参加过区镇组织的业务培训,实际操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再请教村里的年轻人,反复练习后终于熟练掌握各种技巧。

“和往年相比,今年人口普查的一大特点是智能化设备的运用,在普查前期的准备中,市人普办购置了一批智能终端,开设了一系列培训课程,重点围绕设备使用方法、录入流程、录入技巧以及数据处理、比对等方面内容进行讲解和培训,保障了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市人普办主任王松表示。

人口普查战线上,既有徐华春这样的老兵,也有一批青春活力的“90后”,艾云便是其中之一。

艾云在繁昌区孙村镇犁山村从事计划生育和文明创建等工作,人口普查工作开始后,她和同事们成为村里的普查主力军。

入户登记,难免遇到家里没人的情况,找人,常常让普查员颇感头疼。“有一个租户早出晚归基本不在家,我通过房东了解到他上班的时间点,提前去两次都没有找到他,房东也不知道他的工作单位,通过对周边居民的走访,找到了他上班的地方,却还没有找到这个人。”艾云说,那时候她很着急,同事和家人便一起帮她想办法出主意,最后终于找到了这个租户的联系方式,并立即预约了上门登记的时间。

根据市人普办制定的规范化流程要求,普查前期摸底时,普查员要绘制区域地图,做到边界清晰、图例正确、标注合理。这些前期准备是后期入户登记的重要基础。

“一开始,我就是个‘小白’,村里的路都不熟悉,更别说画地图了。”艾云不好意思地说。在村里老干部的帮助下,艾云用脚步丈量、用笔记下每一间房屋,一条线一条线绘制出村里的手工地图。“对于一些交错复杂的建筑物,或者模棱两可的情况,我还要和同事们再次核对、标绘。”艾云说:“精确到所有建筑物数量、类型及单元号都吻合才行。”

通过这一次普查,让刚来村里工作不久的艾云对村里的情况更为清晰。“这相当于摸家底,现在闭着眼睛,我都能回忆出一条条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群不辞辛劳的普查员队伍中,不乏“夫妻档”。王建雄和龚菊分别是镜湖区方村街道土斗村和天城村工作人员,夫妻俩都是第一次当普查员。王建雄说自从普查工作开始后,他和妻子龚菊在家谈论的话题全部都是普查工作。“培训课上没搞明白的,晚上回家我们再一起查资料,他电脑用得比我好,我比他细心,我们正好取长补短,一起提高业务水平。”说到夫妻两人互相扶持的经历,龚菊笑靥如花。

夫妻俩与住户亲切交流、细心访问,热情感染了大家,村民们也认同了他们的工作,积极配合普查员工作,确保人口普查摸得实、查得准、无遗漏。夫妻俩表示,尽管人口普查工作挺辛苦,但意义重大,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再苦再累也值得。

大国点名,一个都不能少。王松表示:“感谢这些普查员,为十年一次的‘大点名’忙碌着。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理解、支持、配合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尽快完成工作,尽早回家团聚。”

记者 梅韬 实习生 陈佳一 文/摄

部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关工委来芜考察交流

本报讯(记者翟婉倩实习生韩艳梅)近日,马鞍山市关工委来芜考察交流,与市关工委非建制性党支部赴繁昌区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部旧...

繁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繁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