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繁昌发现 “金氏繁昌上猿”化石 距今约1800万年

大江晚报 2020-07-15 00:43 大字

本报讯 中科院古脊椎所官方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古脊椎所”7月11日对外发布消息宣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科学家与中外科研同行合作,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的古动物化石中,发现一个约1800万-1700万年前的上猿超科新属种,命名为“金氏繁昌上猿”。

专家指出,金氏繁昌上猿的发现,证明东亚地区是上猿超科重要的早期演化中心。这一重要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已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人类进化杂志》发表。

据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张颖奇研究员向媒体介绍说,金氏繁昌上猿种名,献给中科院古脊椎所金昌柱研究员,以纪念他发现新属种化石以及对安徽繁昌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研究工作所作的贡献。

这次研究新发现的金氏繁昌上猿化石材料包括108颗游离牙齿,除下侧门齿外,涵盖上下齿列中所有齿种。伴生的啮齿类化石表明,含金氏繁昌上猿的裂隙堆积年代属早中新世晚期。

据了解,上猿超科属于已经绝灭且没有现生代表的干狭鼻猴类的一个分支,也是在人猿超科和猴超科发生分化之前的一个分支,其系统发育关系与真正的猿类较远。基于目前的化石证据,上猿超科是最早走出非洲进入欧亚的狭鼻猴类类群。繁昌上猿的发现为上猿超科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认识,证明东亚地区是上猿超科重要的早期演化中心。

繁昌人字洞遗址是距今200万—260万年已发现亚洲地区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址之一,自1998年5月发现以来,先后经过7次正式发掘,发掘深度8.5米。此次发掘工作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持,目前繁昌已与该所签订合作协议,时隔21年重启人字洞遗址发掘和综合研究项目,并将在繁昌成立“中科院古脊椎所工作站”,系统开展考古发掘、修复及科研工作。

据悉,2020年,繁昌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字洞遗址、繁昌窑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已经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批准。两项考古发掘项目的获批,对推动人字洞、繁昌窑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和古人类、古窑址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夏成俊

新闻推荐

长航公安芜湖分局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

本报讯(记者邓健)日前,长江航运公安局芜湖分局组织开展专项行动,重拳打击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分局加强...

繁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繁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