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滩变身生态养殖场 每天十万只鸭蛋从这里送到长三角市场

大江晚报 2020-04-24 00:30 大字

早晨成群的鸭子放出鸭棚,进行“户外活动”。

“嘎嘎嘎嘎……”在繁昌县平铺镇蔡铺村,曾经无人问津、悄无声息的一大片荒滩如今“热闹非凡”。每天,十几万只鸭子在这里的陆地和水面生活嬉戏,而这里,也是目前芜湖市规模最大的蛋鸭饲养基地,平均每天要向长三角城市市场输出约10万只鸭蛋。您家饭桌上吃的鸭蛋,很可能就来自这里。

22日上午,经过消毒、测体温等严格的防疫环节,记者进入位于蔡铺村安徽岱湖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蛋鸭养殖场。记者看到,场内有多个水面,建有多个陆地大棚,一大片密密麻麻正在地上和水里活动的鸭子映入记者眼帘,“嘎嘎嘎嘎”叫声不停,好不热闹。“鸭子养殖离不开水面,我们这里的水面条件得天独厚,市场销售离不开交通方便,我们这里也占尽了地利。我们场内主要养殖的是蛋鸭,采取平养方式,所谓平养就是和棚内高架分层养殖的方式区分开来,鸭子的食物为饲料加水草,接近散养模式。”公司负责人姚日水向记者介绍。“这些鸭子每天什么时候下水、下水多长时间,都非常有讲究,下水活动时间短了,影响鸭子的健康生长,下水时间长了,又会对水面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指着正在水里嬉戏的鸭子,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记者注意到,这里的鸭子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脖子上有一圈白色的毛。“你说得没错,我们这里养的都是蛋鸭里非常知名的一个品种——绍兴白颈箍,这个品种的鸭子产蛋量高,抵抗力强,深受养殖户青睐。”场内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蛋鸭养殖引进来的就是青年鸭,大概一个月之后就开始产蛋,产蛋周期长达10个月,也就是大约一年之后蛋鸭长成3斤多的老鸭时,再作为肉鸭进入市场,为市民饭桌上一碗最正宗的老鸭汤提供食材原料。”

走进鸭棚,记者感觉脚下非常柔软有弹性,负责人告诉记者,鸭棚里的地面是由稻草和鸭粪混合在一起铺设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通过这种非常自然的方式保证鸭棚内的恒温。记者还观察到非常有意思的是,鸭棚里有很多专门放置的铺着稻草的塑料方筐和轮胎,没错儿,这里就是“鸭妈妈”每天生蛋的地方。养殖员告诉记者:“‘鸭妈妈’开窝蛋在哪个地方生的,她之后就会认准那个地方生,永远不会再挪窝,非常专一。”每天,养殖员都会进棚小心翼翼地收鸭蛋。据悉,该养殖场51个大棚的12万只鸭,每天能产出约10万只鸭蛋。负责人透露:“市场上供不应求,我们都是销往芜湖本地和长三角城市,有多少卖多少,基本不愁销路。”即使这样,疫情期间,该养殖场还是遭遇到一些困难。“销路确实没问题,但是疫情期间,交通受阻让我们非常头疼,饲料运不进来,蛋拉不出去,后来政府一边指导我们做好疫情防控,一边千方百计帮助我们想办法,最终克服了困难。总体来看,疫情期间,销售略有下滑,但目前已经平稳上升,每斤鸭蛋批发价格在5元左右。”记者了解到,每天场内人员严格测温、严控外来人员进入、鸭棚鸭舍消毒,这些防疫举措目前依然在严格落实。

“抓养殖、重防疫、保环境”。记者了解到,岱湖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目前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一方面引进精通养殖技术的养殖大户入驻,一方面吸收本地劳动力就业,逐步带动本地农民就业创业致富。作为养殖企业,环境保护是长远发展的要义。“我们通过内循环的方式去净化养殖场内水质环境,用农业自身的方式去实现生态净化。”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企业将在政府扶持下,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产量,拓宽销路,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走向集鸭苗孵化、饲料加工、蛋鸭养殖、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水产品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为地域经济发展做更多贡献。

记者 王晓朋 胡芳 文 涂志勤 摄

新闻推荐

微信红包9倍返还,你信吗?

本报讯近日,繁昌警方破获一起奇怪诈骗案,骗子以让人难以置信的理由,居然行骗成功,轻松得手6600元。3月3日,繁昌县居民宋某收到...

繁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繁昌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