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3天实现转产防护服 驰援疫区,芜湖企业开启“特战模式”

芜湖日报 2020-02-24 01:11 大字

□记者 陈旻 余霏

因疫情防控期间村里的道路实行交通管控,没有了从家门口接送的班车,家住马坝河西村的张小妹每天早上6点半就要出发,步行近半个小时才能坐上车,赶去位于繁昌经开区的华阳服装集团诺日朗时装有限公司上班。每天起早贪黑,张小妹却很有几分自豪:“厂里告诉我们,生产的是送往武汉的防护服,大伙儿都是二话不说,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多做一点!”

2月21日,记者走进公司的医用防护服生产车间,入眼就是成排已完工的防护服,几十位工人正专心致志地作业着。

“我们生产的是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这种防护服抗渗透性能好,可有效隔离病毒病菌,但和口罩一样属于易耗品,脱下后就不能重复使用,目前需求量非常大。”企业生产厂长张庆松向记者介绍说。

芜湖市华阳服装集团有限公司现有10家分公司,资产总额达4.42亿元,是一家集针织、梭织服装研究、设计、制作和贸易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今年2月,为积极应对疫情,适应市场需求,公司盘活芜湖诺日朗时装有限公司现有资产,与际华集团旗下企业合作生产防护服新产品,加速市场调整和产品升级。记者了解到,公司已投资3000万元进行年产300万件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和8000万只口罩技术改造项目。

特殊时刻,特别行动。接到这笔20万件一次性防护服的生产任务后,公司立即开启“特战模式”——改造生产线,培训职工,重造工艺流程……从2月13日盘活资产到2月16日投产,仅用了3天时间,便成功“转身”。

从生产服装到生产防护服,看似区别不大,但工艺、要求都需要转变。“比如防护服需要密封性,就要增加压胶工艺,我们员工就需要去培训。”张庆松说,“令人欣慰的是,员工积极性很高,几天就适应得很好。”

从早8点,工人们经过体温测量、登记、酒精消毒,进入生产车间,到下午6点,工人们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加班加点尽快赶制出这批防护服送往战“疫”前沿。“随着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生产效能也在逐日增长,现在日产防护衣已超过2000件。”公司负责人周绍龙告诉记者,复工以来公司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分散就餐、消毒、通风等,“在保障疫情防控不松的前提下,不断扩大产能。”

目前,受用工紧缺和原料运输受限等因素影响,公司产能还未达到预期。“需求很紧张,防护服出来一批运走一批。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日产4000件防护服,现在已经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组织用工,挖掘潜能,调动工人积极性,继续扩产。”周绍龙说。

图为防护服生产车间。

记者 郑远 摄

新闻推荐

防疫发展“两手抓”,复工复产“四带头” 安徽省这样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2月20日,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繁昌县、省国资委、合肥经开区、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

繁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繁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