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智造”新名片:繁昌3D打印企业集群
工作人员正在双机器人激光复合加工工作站进行作业。 记者 杨大伟 摄
□记者 陈旻 余霏
繁昌,古称“春谷”,西汉建县,历史悠久;3D打印,当代新技术代表之一,对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变革。当高新科技在古老大地上生根开花,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短短几年时间,从无到有、从散到聚、从小到强。今天谈起国内3D打印产业,“春谷3D打印”已经成为一个在国内增材制造领域叫得响亮的名字,更成为芜湖从制造走向“智造”的一股新鲜力量。
从“月”到“天”,科技改变制造
“3D打印技术相当于一个工具,怎样把3D打印应用到实际工业制造中去,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关注的焦点。”安徽恒利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建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这个为玉柴做的六缸柴油机,缸体缸盖如果用传统开模具方式,大概需要3到4个月时间,成本费用大概要四五十万元了。但如果通过3D打印,就只需要15天到20天,大大减少了设计和产品制造的开发成本和费用。”
新技术潜力无限。而当初,选择把3D打印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则体现出了县域转型的阵痛与果断。“以前,繁昌经济发展依赖矿产资源,但随着非煤矿山陆续关闭,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只有加快转型发展,坚决从粗放、高耗、低效的发展模式中摆脱出来,才是根本出路。”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
3D产业便成为繁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把“钥匙”。
县里委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制定《繁昌县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将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作为该县“十三五”规划期间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培育,针对性地出台《关于3D打印及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基地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等专项政策。
县财政每年预算5000万元作为3D打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携带科技成果落户的企业,给予人才、场地、研发等方面的支持,吸引国内优质企业落户。建立了繁昌县增材制造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通过股权投资、股权激励、贷款贴息等资助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创新担保方式,提高融资担保放大倍数,帮助企业解决有效抵押担保不足的难题。制定了《加强3D打印产业人才引进培养的实施意见》等专项政策,通过住房补贴、生活补贴、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3D打印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
厚植沃土,产业发展迎来曙光。
从“散”到“聚”,智造前景无限
通过实施精准招商、政策资金扶持、打造载体平台和布局产业链条四步走的思路,繁昌3D打印产业规模不断增大,从“无人问津”变成了“磁石效应”。作为繁昌3D产业最重要集聚载体的安徽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园,已成为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3D打印产业集聚区,正向着全国产业链最齐全的增材制造产业园区目标迈进。
“这台双机器人激光复合加工工作站平面工作范围可达16m×6m、龙门最大使用高度6m,目前是亚洲最大工作平台。”安徽中科春谷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雪松指着一根刚加工完的“石油探头”告诉记者,这样的部件在钻井、石油勘探中被广泛应用,耗损很大,而现在通过这个工作平台的增材加工,不仅能实现高效激光加工,而且极大提升了其耐磨强度,让其使用寿命大大增强。
“移动龙门与回转工作台、高精度双机器人,加上高功率激光器复合Fronius CMT焊机等设备的数控联动,可以实现激光熔覆、激光淬火、激光焊接、激光切割等加工制造功能,不仅可用于造车、造船,甚至造飞机都可以应用,这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的。”高雪松不掩自豪。
园区现已集聚企业50余家,集聚中科院、中科大、哈工大、西安交大等大院大所和一流高校智力人力资源,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和实验室,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协同创新,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突破,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基本形成了以哈工大高端金属材料研发中心、中科大增材制造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为代表的增材制造技术研发——以哈特三维、三绿实业等优势企业为代表的3D打印材料——以安徽隆源、芜湖西通等龙头企业为代表为代表的设备生产——以安徽恒利、三维天下、卓锐三维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应用服务完整产业链条。
不久前,在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上,繁昌3D打印企业集群“亮相”,用前沿技术震撼世人,成为芜湖及安徽“智造”的一张新名片。
新闻推荐
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从考古队员,成长为一名考古专家、省政协委员,省考古所所长叶润清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一直与安徽文物...
繁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繁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