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悠弋矶山

大江晚报 2019-09-24 14:08 大字

“驿矶山,在县西北八里,临大江,南宋时设馆驿、立市肆于此,故名。江浒有清风楼,建自明成化间,楼故突兀险峻,为棲僧之舍。俯视树浓藤护,寒翠扑面;遐瞩清敞,则烟黛浮空,泬寥无际,囊舟触多患难。雍正元年,徽绅吴昂独立垒石造台立庙,署名‘永宁’……”

——《太平府志》

陈造与驿矶山

弋矶山,古名驿矶山,兀立长江之滨,地势险要,历来是江防要地。南宋繁昌县尉陈造曾漫步矶上,作有《上下驿矶》诗,极言其险。“湖阴数里间,山麓矻两矶。矶麓突江出,禹功不及施。千古妨行舟,死生系毫厘。我昔步矶上,雨歇暑气微。惊湍下百尺,怒势轰千鼙。尚忧坤轴动,无怪沙岸欹。蛰龙渠得安,过鸟翅欲垂。头眩胆为掉,坐叹舟上儿。”叹其“壮哉天下险”。

据1990版《高邮县志》记载:陈造(1133-1203),字唐卿,南宋高邮人,少时受秘书省直院官崔大雅赏识,勉其应试求官。淳熙二年(1175)进士,任繁昌县尉、苏州府教授。范成大观其诗文,以为文士。龚颐正称其才不在秦少游之下。尚书尤袤得其著,爱不释手,奉为常师。后为定海县官,并辅佐房陵治理郡事,颇有政绩。两次为考官,时人称他为“淮南夫子”,官至淮南安抚司参议。晚年恬淡,自号江湖长翁。有诗文杂著40卷,《芹官讲古》3卷、《长短句》3卷。道光版《繁昌县志》介绍:“陈造,字唐卿,高邮人,后升淮南安抚司参议,详名宦”,但“名宦”篇里并无介绍。其时,芜湖、繁昌均隶太平州,陈造作为繁昌县尉(军事主官)前来驿矶山视察江防是有可能的。

驿矶山为天下奇险,行船稍不注意,就有危险,这一现象引起了芜湖地方官府和士绅的重视。大家认为应当在此建一台矶,设航标,以保证行船安全。但工程浩大,用费甚巨。正当大家商讨如何劝捐集资筹集经费时,徽绅吴昂站出来。他觉得劝捐集资耗费时间,且效果不一定很好,于是向县令张鹫提出“独立建造”的请求。吴昂,《太平府志》《芜湖县志》介绍其“字若千,号宁渊,徽郡人,侨寄于芜。性孝友,重然诺,慷慨好施予。”张鹫采纳了他的建议,雍正五年(1727)十月兴工,八年(1730)三月竣事。垂石为台,名其矶为“永宁”。自此以后,驿矶山江面航行的舟船有了指路的航标,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黄让与清风楼

黄让,字用逊,号养素。芜湖人,明景泰甲戌(1454)进士,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史书称其“持法严峻,不避权幸。”曾与同僚条陈十事:1、御史钟同、张纶“忠赤尽言”,不宜下狱;2、大内营缮不息,财力俱竭;3、修龙身,死人甚多;4、斋僧布施,实属荒诞不经;其它还有六件事,也都是“犯上”的言论,“多触忌讳”,于是以“浮薄”之罪被贬谪至四川营山县典史。在营山县,他并未消沉,仍然积极进取,说,在此地,我照样能够实现我的理想。上司是个惜才爱才之人,将郡县的案子都交给他办。办案的结果令众人口服心服。后擢任安岳县,任内“均徭役,平争讼,兴学校,宽逋负”,任满升任中府都事。时任锦衣卫有一个叫门达的人,“用事横甚”。一次,他派人到黄让的住所耍横,被黄让打了一顿。门达大怒,便安排侦探搜罗材料,诬陷黄让受贿,黄让因此被贬谪广西。过了一段时间,门达所做的坏事被揭穿,朝廷恢复了黄让的原职冠带。黄让居芜三十年,“囊无一钱,唯督耕以供岁事”。

明成化十五年(1479)莅任芜湖知县的刘宪计划建楼于驿矶山,取苏东坡《清风阁记》之意名之,以此推崇黄让典范。可是楼尚未建成,刘宪就升职离开了。弘治二年(1489),知县林世远就任,并着手续建。大学士丘濬作《清风楼记》记其事。据丘濬记载:驿矶山为宋末建驿之处,于明成化年间设石枭矶孙夫人行祠。若干年后,知县刘宪“于祠前隙地构楼四楹”,并称“名清风者,岂非以(黄)公之生平风度,澄澈而有似风之行水乎?”极赞黄让“忠直清廉”。而清风楼面水负山,“当夫天朗气清,长空无云,一碧千里,清风泠泠然。至微涛蹙而成纹,旋流回而成涡,湛波澄而澈底,真天下奇观也。”

清风楼告竣,引来了众多文人墨客登临赋诗。著名的有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齐名,人称“圣人”的王阳明到此作《清风楼》:“远看秋鹤下云皋,压帽青天碍眼高。石底蟠石枭吹锦雾,海门孤月送银涛。酒经残雪深无力,诗倚新春欲放豪。倦赋登楼聊短述,清风曾不愧吾曹。”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1550-1616),在芜期间,曾与剧作家朋友汪昌朝(廷讷)、程伯书一起登临清风楼联吟赋诗。其他如贡钦(宣城人、成化二十年进士)、李堂(成化进士)、胡爟(芜湖人、弘治进士)、方于鲁(明末徽州府四大制墨名家之一)、陶嵩、许锐等人,都有题名为“清风楼”的诗作传世。

黄钺与驿矶山

清风楼毁于何时,不得而知。而清风楼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则在清道光乙未年(1835)春二月。当时告老还乡的黄钺(1750-1841)在乡塾中发现一位叫黄洲的学生“文甚佳”,细问方知是黄让十二世孙。经询问,黄钺等人得知黄让后裔中有孝子事迹留传,便与王泽(子卿)、许仁(小琴)等人一起来到驿矶山寻访清风楼遗址。惜楼已无存,但矶旁多黄姓人家,皆是黄让后人,这让黄钺等人唏嘘不已。恰巧,清风楼遗址偏西有一座小楼阁,黄钺等人就出资修葺一新,仍以“清风”名之,并作《孝子乡记》,以示怀念之意。今清风楼地名犹存。

黄钺与驿矶山的故事还不止这一桩,在其《于湖竹枝词》中有两处记载:一曰“清风楼旁葬淳风,旧说荒唐不可从”,自注“唐李淳风墓在清风楼侧,事见《志》(即《芜湖县志》)”。据历版《芜湖县志》记载:“明洪武间邑令李行素渡江,一棺沿中流而下,视之,上镌字云:唐朝李淳风,洪武水来冲;芜湖李知县,载我过江东。遂载之,至江岸高阜处,力举不能动,乃葬焉”。李行素,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至二十四年(1391)任芜湖知县。李淳风(602-670),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是《推背图》的作者之一。乾隆版《芜湖县志》称该墓为“明改葬唐李淳风墓”;二曰“爬矶紫蟹入帘肥,啄粟黄鸡树上飞”,自注“江蟹上驿矶,爪为之秃,谓之爬矶蟹,最肥美。”芜湖为鱼米之乡,江蟹当为芜湖地方特色水产,要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养螃蟹,就像散养鸡一样,会不会达到“最肥美”的效果,应该引起芜湖蟹农的重视。

弋矶山上疑问多

其一、南宋时设立的馆驿,哪里去了?不得而知。馆驿是指驿站上开设的旅舍,是驿站的附属设施。据《芜湖县志》记载:元至正壬寅(1362)开设驿站于澛港,甲辰(1364)迁于升平桥西宁渊观。明洪武年再迁澛港,成化年间,知县刘宪改定在吉祥寺。据此,馆驿(亦即旅舍)也应随之迁往,与驿站同在。

其二、市肆:即市场、商铺。南宋时期的“市肆”缘何设在驿矶山,后来又怎么样了,不得而知。

其三、“驿矶山”啥时改成了“弋矶山”?查康熙版、乾隆版、嘉庆版以及民国版《芜湖县志》,均标明为“驿矶山”,但民国版《芜湖县志》在“教会”内有“美国教士创建并创造弋矶山医院及男学一所,女学五所。”在民国版《芜湖县志》中同时出现“驿矶山”和“弋矶山”,据此可知,驿矶山更名为弋矶山,应该是在民国初年。秦建平

新闻推荐

世界制造业大会明天开幕 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4000多位嘉宾将出席大会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梁巍)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将于9月20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多部门...

繁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繁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