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镇是新港
我的家乡新港是个古老的江南小镇,从武则天延载年间在此设置延载乡算起,已有一千三百多岁了。南唐升元年间,割南陵五乡为繁昌县,县治所在就是延载乡。北宋庆历七年,繁昌新的县城在这里建成。它曾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称为“仕者争欲来,行旅者争欲游”的地方。明天顺元年,县衙迁至金峨上乡,延载乡改为旧县镇。1958年8月,旧县更名为新港。
现在人们痴情于徽州民居,其实此类民居并非仅限于徽州。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这样的建筑在皖南比比皆是,并不稀罕。以前新港的建筑也大多呈现以徽州民居为主体现的建筑风格。街道的宽度也就三米左右,东西长大都在一公里左右。一块块青石板错落有致地铺在街面上,它们在岁月的冲刷中变得光滑如镜。记得儿时,每至夏日,我最喜光着脚,在荫凉街面的青石板上磨蹭,那沁人心脾的凉意,由着脚底直往头顶上蹿,爽极了。街两边砖木结构的房屋多是商家的店铺,鳞次栉比,各自相连。房屋两侧有封火墙相隔,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店铺在靠街的一间建有阁楼。店铺门面宽为十米不等,纵深数十米,有的甚至更深,多为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宅的传统布局。
街道上方常建有过街楼。每逢节日,镇上有头有脸的人会登临这里,观赏节日的庆典活动,诸如舞龙灯、舞狮子灯和踩高跷等,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种“特权”吧。记得儿时我曾经混上了过街楼,登高看舞狮子灯,既免了人群推搡的拥挤,又可一览无余,尽情欣赏,那真是兴致淋漓呵!
小镇结构呈丁字形,以沈家巷为中轴线,把青石板街一分为二,东街和西街。沈家巷对面就是宣家弄,两边高高的墙壁直立而上,足有几十米,形成宽不过三米,长长的呈半月牙型的弄堂。这里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难得见到一缕阳光。到了傍晚,弄堂里黢黑一片。如果是晴天的夜晚,皎白的月光照射下来,都是惨白惨白的,弄堂里冷风飕飕,实是瘆人。有时我们会聚到弄口,互相壮胆打赌一个人过宣家弄,可那只是吹吹而已,记忆中,我们中似乎无一人晚上敢独自闯过宣家弄。
走出沈家巷的尽头就是同和祥锅厂,它原是同和祥锅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说同和祥就必须要说刘子青老先生,他可是位传奇人物。父辈们当年扯闲篇常会讲他的许多传奇故事。1993年版《繁昌县志·人物》中有他的词条,其中说他:“1920年,任河南省财政厅厅长。1923年,辞官归里经商,并入股经营当地的同和祥锅坊。民国15年(1926),他兼并其他股东,独自经营同和祥锅坊。”先生病逝于1957年,后几十年,同和祥锅厂也走进了历史。
东街有个酱坊也叫同和祥,至于它与同和祥锅厂有什么样的渊源,笔者无从知晓。只知道它的经营者是位慈眉善目的姓焦的老人,全镇的男女老少都称他为焦老头子。西街也有个酱坊,经营者姓周名三,所以称之为周三酱坊。这两个酱坊都是我儿时经常去的地方,去那里打酱油,打米醋,买豆腐和豆腐干子。酱油和醋盛在大水缸里,你买多少,店员会用相应的勺,从缸里舀出来,再兑入你的瓶子里。
两家酱坊制作出来的豆腐干各有风味,尝过后便再也不会忘怀。同和祥酱坊的蒲包豆腐干和虾仁豆腐干可谓一绝,炮制的酱油醇厚,豆腐干成色酱红,压制板实,非常有嚼劲。虾仁豆腐干更是无与伦比,它真的裹有虾仁,用手轻轻一掰,豆腐干中会现出好几颗虾仁。吃在口中,既有豆腐干的醇香,又有虾仁特有的鲜美,至今依然回味无穷。周三酱坊的臭豆腐干又是一绝,它的青黑色的卤汁深深的渗透到干子的里面。父亲晚上下班回家,常会把几块臭豆腐干撕把撕把成不规则的小块,再加上些花生米,洒上些麻油,空气中顿时会飘逸着香味,远远地就能闻得到,非常的诱人。父亲就着小酒,一口一口地呷着,还不时的哼着小曲,我当时就想,这一定是天下第一美味了。
镇上人来去芜湖多乘小火轮,由于江边没有固定的码头,小火轮抵达时会在江中抛锚,乘客先从岸上乘小舢板,由艄公摇着靠近小火轮上船。父亲因为出差常来往于芜湖,我也几乎每次都要接送父亲。风平浪静时,岸上接送的亲友倒没有什么担心。可遇有风浪时,只见小舢板在风浪的一起一伏间颠簸,岸上的亲友们无不担惊受怕。每每这个时候,我总为小舢板上的父亲捏一把汗,直到父亲上了小火轮或上了岸,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大概是1959年,江边固定了趸船,建起了码头,行客才结束了提心吊胆的日子。
东街的南侧有座城隍庙,笔者儿时偶尔会到那里玩耍,尚有些许记忆。庙很高大,庙门两侧各有一尊石鼓。内有较大的天井,天井两边各有一条长廊,由长廊步入正殿,便可见一尊硕大的用檀香木雕刻的城隍。城隍神端坐神龛正中,看起来慈眉善目。左右各站立有三米左右的龇牙咧嘴的文武判官。两侧栅栏内站立的青面獠牙的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和大小鬼神煞是狰狞可怖。胆子再大的人置身于此,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出敬畏的心理。
除了城隍庙,西街有娘娘庙,江边有杨泗庙等等。这些明清两代的古建筑,点缀了古朴秀丽的小镇。可惜的是,这些文化古迹早已被风打云吹去,成为永远的过去。
东街的尽头,也就是由新港去繁昌的路口,建有一座形似菱形的塔,高约四十米。我们见到它时已显破败,大人们告诉我们那是百骨坟。顾名思义,那里面存放的都是些无名的遗骨。这些遗骨的身份已经模糊,有说是太平军,有说是北伐军,有说是渡江战役的死难者。我们儿时曾经探视过,只见里面横七竖八地堆放着许多白骨。大概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座坟被拆了,自此,它也和里面的白骨一样,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后街的唯一建筑就是一个大戏台,因为它是1949年后建的,故名解放台。小镇的大型集会和文化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当年在此登台演出最多的是县文工团,后改名庐剧团,演出的这天,家家户户会各自带上凳子,早早地找好位置,等着演出的开始,演出的多是一些古装戏。也有走江湖的戏班子和杂技艺人来演出,不过,那是要买票。他们用布幔把场地圈起来,再留一个出入口,凭票入场。
“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人老了,总是有着难以割舍的乡思之情,故乡的山水田野,儿时的嬉戏野趣,只要合上眼,就会一幕一幕地重现。我写下的这些零散的记忆,就算是寄托自己的莼鲈之思吧!
□ 张家康
新闻推荐
繁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公告 繁自然资规告字[2019]10号
经繁昌县人民政府批准,繁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决定公开出让以下2宗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此...
繁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繁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