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在城乡互动格局下的乡村活化

芜湖日报 2019-03-29 01:18 大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千万基层农村工作者以信心和希望。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乡村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阵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梦”的成色。但在基层工作中,很多同志就乡村谈乡村振兴,陷入一个自我发展、自我满足的氛围中,脱离实际、脱离客观规律地谈乡村振兴。笔者认为,新阶段的乡村振兴不是乡土中国的重建,也不是城市化、工业化下的以城统乡,而是在城乡互动下的乡村活化。

乡村振兴是在城市化进程处于快速稳定发展阶段的乡村活化。从当下形势看,大中小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集聚、城市化率的稳步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从城乡人口结构看,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城镇化率为59.58%,比2017年提高1.06个百分点。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经验来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的快速发展区间,乡村常住人口的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应当还是常态。所以乡村振兴并不意味着要“逆城市化”,并不是要鼓励各类人群都回到乡村,也不是要求每个村都振兴,而是要在城乡互动的大前提下,把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识别出来。城镇化过程中会造成乡村人口的流失、部分村庄的消失,我们应当正确面对,也要尊重村民离开乡村的理性选择。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创造条件帮助进城农民更好地、更安定地生活下来,乡村人口大幅减少后形成的土地、产业红利,会加速乡村振兴的步伐。

乡村振兴是在城乡要素再配置下的乡村活化。乡村振兴必须要依靠更合理的要素配置,通过城乡互动带来的资本流和人流,实现要素的流动与再配置。要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要在乡村形成能吸引城市要素的产业,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通过优惠补贴等差别性政策培育乡村新型主体、龙头企业和鼓励城市资本到乡村再配置。要顺应消费需求变化、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地关系和农业要素价格的变化,通过城乡人力双向流动和各类乡村资源产权改革,促进农业多功能化和提升吸引城市资本的能力。

乡村振兴是在以“活业”为基础、 “活人”为关键的乡村活化。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产业兴旺,从而复兴乡村空间,使乡村和城市互为补充。在这个路径顺序上,“活业”是根本,也是乡村振兴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没有适合乡村的产业,没有适合城市居民消费的农业产品,没有从以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特别是在农业供给质量上,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很大的空间。随着农业功能和形态的变化,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乡村产业要更加关注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工业化水平,要深化乡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新型服务业,倡导“一村一品”,支持特色农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合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产业。

只要产业有了雏形,有了活的业态,就能吸引人才进入乡村创业和从事有回报的农业经济活动。“活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这既包括本村部分优秀人才的回归,更包括有作为的城里人的进入。只有通过以“活业”为基础的提升和改变人力资本结构,乡村产业发展和业态活化才有可能性,才能实现乡村的活态并使其持续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必须要通过城乡关系的重塑,改变不利于乡村经济活动的各类要素配置,探索新形势下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体制机制促进社会资本和城市人力资本进入乡村,最终形成在城乡互动格局下的乡村活化。(作者单位:繁昌县平铺镇)

陶涛

新闻推荐

牧羊人的荷包

□繁昌王君仪偶然有一次,我做英语阅读题,发现了有趣的单词:shepherd'spurse,字面的意思是牧羊人的荷包,而翻译成中文,则是一种...

繁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繁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