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乐起来

大江晚报 2019-01-28 01:18 大字

繁昌县峨山镇东岛村,群山环绕、竹林密布,目光所及之处皆为一片安居乐业、阡陌交通的自然风光。这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村庄人才辈出,自宋代开始,村里共走出多名进士和举人。如今年关将至,村里除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年味也是飘香四溢。春节前夕,记者走进东岛村,去感受历经岁月沉淀后的东岛年味,感受东岛村民们通过传统文化年俗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提起过年,大多与团圆相联系。每逢年关,东岛村的村民们都会炸圆子,寓意着团团圆圆,圆子也成为了年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村民黄茂萍家的年味就是从炸圆子开始的,还没走进她的家门,远远就飘来一股圆子的香味。走进黄茂萍的家中,屋内堂前的木头桌上,摆放着一个大盆和一个大筛子,盆里装满了制作圆子的馅料。黄茂萍站在桌前,用右手沾了一点香油,防止圆子粘手,然后她熟练的抓取汤匙般大小的馅料(由瘦肉、糯米粉、藕剁碎混合而成),放在左手中轻轻地揉搓几下,圆子就制作好了。黄茂萍将做好的圆子放到大筛子中,不到十分钟就摆满了筛子。她端起筛子走到厨房,把刚搓好的圆子交给老公晋从旺。倒油、起火、等油开后,晋从旺将圆子一个个放入锅中,刚下锅的圆子立刻在滚烫的油里翻滚起来并发出诱人的声音,炸至十分钟即可出锅。此时新鲜出锅的圆子香气正浓,黄灿灿的,着实让人垂涎欲滴。热情的黄茂萍将炸好的圆子分给大家品尝,圆子口感松脆,咬开的一瞬间,肉香混着藕的清新在舌尖弥漫开,满口留香。

“每年我们都会炸一千多个圆子,因为家里亲戚多,这是他们过年喝酒时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黄茂萍笑着说。49岁的黄茂萍平时在村部做饭,老公在镇上开了个木制品厂,房里的家具、装修都是自己完成的。“你们要不要去我家楼上看一看?才装修好,是为我儿子结婚准备的。”黄茂萍说,儿子明年春节期间结婚,儿子和准儿媳妇两人一起创业奋斗至今,在镇上开了个广告公司,收益不错。“我儿媳妇特别心灵手巧,客厅里挂的那幅迎客松的刺绣就是她花费半年绣的。”提到即将过门的儿媳妇,黄茂萍眉眼藏不住喜悦。

在东岛村,很多人家的门上都挂有“最清洁户”、“好媳妇户”、“共产党员户”的标志。走进“最清洁户”的家中,真是纤尘不染,就连厨房的墙面瓷砖上也没有一丝灰尘、一滴油迹。这家的女主人正在给院里的鸡鸭喂食,她告诉记者,临近春节,丈夫正在镇上买年货,“现在交通方便,走到村口,只需要坐二十分钟的车就能到镇上,所以年货也不用一次囤很多,吃完了再去买也比较方便。”她家的孩子在武汉大学读研,还没有放假,想着在外地读书的儿子即将回家,干起活来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在一户挂着“共产党员户”标牌的房子外,挂满了腌制的鸡鸭鱼肉以及梅干菜等,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而在“丁姐私房酱生产基地”的大院里,十来位村民正边晒太阳边唠家常,村长李文庆介绍说,丁大姐自己在家种菜,然后制成各种美味的酱料售卖,村民们都很喜欢吃。

在东岛村的乡村大舞台,伴随着欢快的节奏、动人的旋律,一群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正在排练春节期间要演出的民俗节目。70岁的郭文菊虽然在忙着排练,但临近过年,她也没有闲着,“我前几天在家里准备好了儿女爱吃的年糕、团子,孙子爱吃的煎饺还有我那8岁大的重孙爱吃的蒸糕。”郭文菊自豪地说。

东岛村的年味,随着春节的临近,愈加浓厚。而这里的人,也在山水之间享受着“人间至味是清欢”的幸福和恬淡。

记者 季鲲实习生 王荣 文

记者 梅韬实习生 唐知谦 摄

新闻推荐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

繁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繁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