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腊八日子好

大江晚报 2019-01-12 01:00 大字

故乡荻港,老街人家,日子向来过得有板有眼,有滋有味。腊月腊八,也是个欢天喜地的好日子。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月腊八,腊八节,故乡人喜欢删繁就简,就叫它“腊八”,顺口,嘹亮,还透着古意。“送信儿的腊八儿。”“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祭祖敬神,祈福迎祥,更是春节的序幕。

四时八节,风味人间。故乡腊八风俗,首推吃腊八粥,还有腌腊鱼腊肉、腌腊八蒜、看大戏、迎娶新娘子好多好玩的事儿。

一碗腊八粥,从古吃到今。腊八粥起源,有孔子落难借粮说,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说,纪念佛祖说,还有咱安徽老乡朱元璋落难掏鼠洞说等等。道光版《繁昌县志》的表述是:“腊月腊八,寺院遍作佛事,菜果和饘粥,饷僧及檀越,谓之‘腊八粥’。”

世俗的腊八粥,饱含人间烟火好味道。我家小徽商老屋,雕龙画凤冬瓜梁,房东、房客好多家,锅灶林立,炊烟抱团。腊八前一天傍晚,老人们就拎着筲箕,到荷花塘淘糯米,剥核桃,泡银耳、莲子、赤豆、红枣、花生米。腊八一大早,我们小家伙穿了火桶烘热的棉袄棉裤起床,五彩交织、热气直冒的腊八粥,就摆上了八仙桌。儿时吃腊八粥,延续了古代人们互赠腊八粥的传统风俗。永丰圩夏奶奶家,顺安二妈妈家,陆家墩子老孟妈家,还有巢湖沿上我母亲家,我家送给你家,你家送给我家。财神湾人家的腊八粥,吃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吃的是人寿年丰春来早,吃的是皇天后土欢乐颂,那温暖绵长的甜糯粥香,紧紧粘在我的舌尖上,让我回味无尽,享受不完。

早上吃了腊八粥,晚上再看“倒七戏”,也是故乡人过腊八的一大乐事。繁昌庐剧团到荻港,热闹就像过大年。有一年过腊八,大雪直飘,妈妈带我去山头上红星剧场看她的家乡戏。紫红大幕拉开,“老先生”和“东家娘子”,公鸡见不得蜈蚣,一出经典庐剧《讨学俸》,笑死了一剧场人:“老先生:巍巍乎啊欠起身,荡荡乎走出门庭……家家都把那年来过,小孩们换上一身新……东家娘子:老先生我待你不薄……老先生:提起你家饭哪,我头上淌冷汗。一进你家门,稀粥一大盆,瓢在当中打,浪在四边行,先生伸头望一望,盆里头,清清楚楚照出我老先生……”。

“瓢在当中打,浪在四边行”,早已成为戏曲舞台的遥远镜像,如今的“稀粥”,除了作为腊八的节令美食,更多的只是人们吃腻了大鱼大肉后的休闲食品,吃的是绿色、健康和时尚。十年前,我们中学接待过央视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他到学校报告厅出席盛大年会,为我县一家大型粥企业做形象代言人,那天好多包装精美的碗粥,就堆放在广场上,任学生自取,好一番热闹。

腊月腊八,双月双日,又值春节前夕,故乡人家,都喜欢选在腊八吉日办喜事。休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天寒地冻不觉冷,爱情能把冰雪融。鞭炮放起来,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新娘轿子抬起来,红彤彤的嫁妆排成排。我们小家伙成群结队,簇拥着送亲队伍,凑热闹,抢喜糖,别看我们年纪小,喜庆诙谐的歌谣,我们无师自通,自编自导,唱得新娘子脸红心又跳,唱得一条老街腊月腊八到高潮——

“金(新)娘子,银娘子,屁股后头挂个铃铛子……”

“腊月腊八日子好,大姑娘变大嫂!腊月腊八日子好,大姑娘变大嫂!”

程红旗

新闻推荐

繁昌县融媒体中心成立

本报讯(记者沈宫石通讯员沈大龙)近日,繁昌县融媒体中心成立,向打造基层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繁昌县融媒体...

繁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繁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