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大江晚报 2018-08-03 01:41 大字

李名余吃的药

李名余的记录本

编者按:不治之症、高昂费用、痛苦化疗、骨髓移植……提起恶性血液疾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停留在此。

恶性血液疾病真的有想象的那么恐怖吗?恶性血液疾病真的是不治之症吗?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位生活在芜湖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他们中,有还在顽强后续治疗的中年师傅,有从死亡线边缘拉回来的年轻小伙,有已经回归社会、工作成家的淋巴瘤女孩,他们经历过绝望和煎熬,但他们都迎来了新生和希望,对未来充满期待。

我们期望通过他们的故事,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恶性血液疾病,期望让正在与病魔抗争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病魔。

7月31日上午,室外骄阳似火。在皖医弋矶山医院血液内科住院部,穿着长袖外套、有些消瘦的李名余熟练地将各种药物按药量倒进一个黄色小塑料盒内,然后分五次吞服下去。“17粒,吃习惯了,每天都是这样。”他很坦然。

56岁的李名余是在两年前查出患白血病的。2016年的6月,和平日一样,这个家住繁昌县城、靠着卖家禽为生的中年男人,和妻子一起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后,习惯性地去买了一份卤菜加餐。谁知道,吃了这份卤菜后,李名余开始上吐下泻。“吃坏肚子了吧?”李名余没有太在意,可是赶到医院抽血时,却意外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都远远低于正常值。在经过一系列检查之后,最终确定患有白血病,而且是急性髓系白血病。

难以置信,这是李名余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的第一反应。“好好的一个人,谁能够想到会得这个病呢?”除此之外,在李名余及家人的心中,白血病,不仅仅意味着这是一种近乎“不治之症”的重症,而且还意味一家人要付出远远大于能力之外的巨额费用。

在病魔和金钱面前,希望和生命大于一切。没有多犹豫,李名余在弋矶山医院血液内科开始了与病魔抗争的过程。“头发一抓,全部都掉了,和电视上演得一模一样”,在化疗的过程中,李名余的反应剧烈,“呕吐,不能吃东西,心里直翻”。这种难捱的化疗,李名余共进行了四次。住院,回家休养,再住院,再回家休养……他不愿多想也不敢多想,痛苦的时候便看看电视转移注意力。

李名余共有三个儿子,幸运的是,李名余与最小的儿子骨髓配型成功。这给全家带来新的希望。骨髓配型手术必须在无菌级别最高的封闭式无菌仓内进行。李名余随身带着的一个小本子记录着他进仓、出仓的几个重要日期。“2016年12月23日进仓化疗,2017年元月3日做移植,腊月二十六,23日出仓,2月18日,农历正月二十二出院。”不长四行字,一笔一划,工工整整。

李名余永远忘不了在无菌仓内度过的日子。他记得,所有带进来的食物都要打碎进行严格消毒。他还记得,骨髓移植手术那天,已经抽好小儿子的干细胞后,他突然发烧。“因为干细胞保存时间很短,如果发烧不退,就无法进行移植,我就没有希望了。”所幸,在血液内科的努力下,下午李名余成功退烧,移植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之后,李名余有些排异反应,手部皮肤长红斑,眼睛干涩。移植后第一年,他每个月都要来医院一到两次,每个月做一次骨穿。到了今年,来医院的次数大大减少,主要是抽血化验、调整药物。记者见到他时,戴着帽子和大口罩的他一个人刚做好复查。更让他欣喜的是,医生说,药量今后会逐渐减少。

一场白血病,让李名余外出几乎都戴着口罩,怕感染怕生病;一场白血病,让李名余看尽人间真情,生活有哀愁也会有期待。一场白血病,也让李名余满怀感恩,他感谢帮助过他的医生、朋友,让他有战胜病魔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他感谢家人的陪伴和支持,让他有战胜病魔的力量,一家人的心也更近了;他感谢越来越好的医保政策,让他有战胜病魔的希望,减轻了经济负担。 同时,他还鼓励广大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在治病的过程中,心态一定要好,有病就要积极治疗。毕竟,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记者 芮娟 实习生 胡笑 文/摄

新闻推荐

汽车未贴标志被罚款 司机不服起诉交警 法院判决:应受罚

本报讯因未在车前挡风玻璃右上角粘贴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和交强险保险标志,被交警分别罚款200元,当事人刘某对此处罚不服,向...

繁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繁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