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婉约繁昌瓷
坐落于南京南郊祖堂山南麓的唐二陵,远没有明孝陵气势磅礴,但其玲珑精巧,却别具一格。唐二陵中的唐是指五代十国时建都于南京的南唐国,而二陵则是指公元943年安葬先主李昪及其皇后宋氏的钦陵和公元961年安葬中主李景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1950年发掘,是新中国第一次科学发掘的两座古代帝王陵墓,并由曾昭燏主持编写了《南唐二陵发掘报告》。在发掘平台上还采集了数以百计的青白瓷(隐青瓷)器的碎片,其胎、釉、色泽和器形均与二陵出土的同类器相似。
如此重大发现载入《南唐二陵》一书,于1957年由文物出版社发表。早在1954年,在安徽省博物馆工作的葛召棠以皖南文物征集、调查为契机,对他故乡繁昌窑进行了正式调查,在柯家村首次发现并确认了北宋时期的千年窑址。《南唐二陵》他一定阅读过,他更坚信繁昌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学术地位。只可惜1958年,他不得不中断他喜爱的考古工作。直至2008年著名的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授蒋赞初先生在《南唐二陵史话》前言中肯定地说:唐二陵发掘平台上数以百计的青白瓷器的碎片,“根据近年来的陶瓷考古发现,很可能是安徽繁昌窑的产品,而当年的皖南正是在南唐直接统治的疆域范围之内”。说到葛召棠先生,历史不会忘记他在抗战胜利后,作为五大法官之一,参与审判处决了“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日军中将谷寿夫。
南唐国建国于公元937年,历经三代,存国39年。先主李昪出身贫寒,年幼失怙,寄为“彭奴”。厌恶征战,尤憎武夫治国。所以他建国后,重文化,兴教育,倡斯文,开启了南唐婉约之风。李昪开国初年的天启元年复置繁昌县,隶属于宣州府,也许县名有繁荣昌盛的含义。更因为繁昌窑,此时勃兴。繁昌境内蕴藏着丰厚的高岭土(瓷土)资源,而且质地优良,是制造瓷器的上等原料。繁昌窑属宣州窑以烧造青瓷为传统。然而当时北民南下,大量制作白瓷的工匠来到皖南,因此宣州窑中出现白瓷元素。繁昌也就成了南北瓷文化交融的前沿。最早开创了将高温瓷土掺入高铝质原料,成为二元原料合成配方。青白瓷烧成后,新颖的釉色很可能比白瓷更符合社会上层人士的艺术品位,渐成风尚。使唐朝重要文化符号的白色,蕴含有青色的时代凝重感。
繁昌县,后主时又属江宁府,距国都较近,水运便利。具备烧制贡瓷的优势条件,系南唐贡窑。《瓷史》中记载: “宣州窑,当烧于南唐有国时。是宣州瓷器为南唐所烧造,以为供奉之物者。南唐后主尤好珍玩,则其供奉之瓷器必极精良。”繁昌窑的茶具、酒具彰显着五代至北宋的茶酒文化。最典型的茶盏与配套的盏托,繁昌窑盏多唇口,小底,一应“茶亦醉人何须酒”的高雅生活;繁昌窑的香具以开敞式的香炉为代表,常见的莲花香炉最为精致,恰是“胆瓶花在读书床”,“尽在焚香听雨中”生活奢侈品。青白瓷不仅受到南唐国贵族的追捧,也成了与越窑“秘色瓷”对抗的新瓷品种。进贡北方刚成立的强国北宋。而且出口境外与越窑争夺外贸市场。因而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印坦沉船、井里汶沉船上都有青白瓷曼妙的身影。
至李后主时,繁昌瓷发展到高峰期。由于青白瓷的成熟,宣州府成了京畿重地。后主派遣其弟邓王李从镒出主政事。他先后写了《送邓王二十弟从镒牧宣城》、《送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序》一诗一文,表达兄弟之情。写了“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的佳句。欲睹青白瓷风采,可在《韩熙载夜宴图》中领略一二。此图是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南唐后主之命,夜至重臣韩熙载家窥视其夜宴之情景,生动反映了当时贵族的生活常态。图中颜色青白或黄白的瓷器,无论是成套的酒注与温碗、台盏、粉盒、盘等,与繁昌窑青白瓷几乎相同,且多可找到实物与之对应。
繁昌窑,包括柯家冲和骆冲窑等。柯家冲窑坐落在柯家村笠帽顶和锥子岭小山之间,因为最初是柯氏在此创业,至今其后裔仍居住于此务农;骆冲窑位于城西约3公里的阳冲村骆冲居民组。然而关于柯冲窑的传说多,其中尤以“龙窑”传说让人津津乐道。南宋末年,柯家冲窑面临资源短缺,日见萧条。一天,窑工清理一个塌窑,扒出一个一行行、一叠叠匣钵与碗相黏结形似龙鳞状床。谎报京城烧成龙床。于是,官府命窑工抬往临安,进献皇上。谁知抬了不到两里路,不慎人倒,“龙床”打碎。于是所有参与其事的窑工皆作鸟兽散。只留下“龙亭街”叫唤至今。柯氏兄弟们逃到景德镇,再作冯妇。
至此,繁昌窑如同人间蒸发,只落下散落于山岭野地里座座荒废窑址,讲叙无人知晓的故事。史书也缺少记载,让瓷器史家们颇费周章。
千年过后,繁昌瓷成了中国陶瓷史上的热门话题。著书立说者多,有桂严小说《隐青》,让你恍如回到婉约南唐;葛召棠曾孙王承旭著《繁昌窑》,为隐青瓷的研究佳作。
□张家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申尚)11月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懋燮调研繁昌县孙村特色小镇建设时强调,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加快转型发展,守护青山绿水,建设美丽芜湖。今年8月,孙村镇被住建部评为第二...
繁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繁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